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鲁学武 《前沿》2010,(16):52-55
CAFTA区域内实施外资保险市场准入监管法制合作,有利于防范我国保险市场经营风险,有效减少CAFTA区域内国家间保险法制的冲突。我国应在借鉴国际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就外资保险市场准入的管辖权、实体规则、程序规则以及限制问题等内容,通过WTO、CAFTA、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以及双边协议等渠道,加强同东盟国家的合作和交流。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近两年,在三大协议影响下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投资等经贸合作活动呈现出何种特征,值得我们关注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的合作提出阶段性建议。本文主要针对广东与东盟国家优势产业间的竞争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并为广东如何进一步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贸合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发展,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上阐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中充分发挥传媒作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传媒在CAFTA建设中的经济和文化作用,从而丰富和深化对自由贸易区建设产业内涵及动力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东盟十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制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各国的相互合作过程中,争端解决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争端解决机制协定》(CAFTA争端解决机制协定)为中国和东盟全面的经济贸易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础和提供了法律保障;WTO的争端解决程序是从GATT1947争端解决程序发展而来,历经半个世纪,不论从制度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效果来看,都日趋成熟并运行稳健,已日益成为通行的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本文通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与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进行制度的介绍并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使前者吸取后者的成功经验并在后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核心问题是协定的实施。本文探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的范围、协定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保障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新新贸易理论基本结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贸易协定对出口二元扩张的不同作用机理,并以2001~2006年中国对20个主要出口对象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对我国整体出口以及对两种类型的出口扩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进程.此后,双方又签署了一系列协议,CAFTA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本文综合运用国际经济学和国际政治学的区域一体化理论,从经济与政治相结合的视角,探讨CAFTA创建的动因及其发展前景.中国和东盟从CAFTA中能够获得各种经济收益,但CAFTA作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南自由贸易区,其福利效应并不十分显著.政治收益是中国和东盟创建CAFTA的最基本动因.为减少实现CAFTA政治目标的经济成本,CAFTA未来的发展,将呈现出浅度和开放一体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WTO、NAFTA、FTAA、MERCOSUR等多个自由贸易体制之争端解决机制进行比较,分析了CAFTA争端解决机制之立法模式、管辖权、机构属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双边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同时又表达了双方的某种超越性经济利益的诉求。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安排说明其是一个渐进性的综合安排,其妥协因素将会影响自由贸易区效果的迅速释放。总体来看,自由贸易区建成将会促进双边经济相互依赖,但其对于双边关系的促进作用或许将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