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瑞的死谏     
樊树志 《现代领导》2011,(10):41-41
提起海瑞,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对嘉靖皇帝的尖锐批评。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下台,三年后严嵩之子严世蕃被处死,意味着一个贪腐时代的结束。然而,嘉靖皇帝依然故我,朝政没有起色。嘉靖四十五年,刚直不阿的海瑞向嘉靖皇帝上《治安疏》,以无所顾忌的姿态,锋芒毕露的文字,批评皇帝,抨击朝政。一时间,这份奏疏被广泛传抄,朝野轰动。  相似文献   
2.
严嵩,是明嘉靖中期弄权窃国的大奸巨逆,历史上声名狼藉,可谓是遗臭万年。凡奸之辈,其特长和本领,大都是以小善中人之意,以小信固人之心,造成大奸似忠的假象,瞒上欺下,以售其奸。严嵩其所以能权倾朝野,作恶多端,就是因为他看中了明世宗皇帝,拒谏饰非,易怒好杀,听不得半点批评意见,专门喜欢听奉承话的弱点,投其所好,争得宠信。正如当时朝中所流传的:“天子重权豪,开言惹祸苗。万般皆下品,唯有奉承高。”严嵩还瞅准了时任礼部尚书的同乡夏言,为求自己上爬,便踏其脊梁为梯。夏言任礼部尚书时,严嵩在翰林院供职。严为了利用同乡的关系向上爬,专门…  相似文献   
3.
《法制博览》2010,(5):25-25
明嘉靖四年(1525年),当时严嵩任南京翰林院侍读,文章书法已负盛名,来京公干时住在菜市口南边的江苏会馆,距鹤年堂很近。此时的鹤年堂已经从丁家转到浙江药商曹蒲飒的手中。当时人们称他为“曹菩萨”,口碑极好。严嵩偶染小恙来到鹤年堂,“曹菩萨”为他亲自开方配药,几次往来,谈文论画,相谈甚欢,  相似文献   
4.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1):20-21
嘉靖帝朱厚熄(1507—1566)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此人崇尚奢侈,嗜好刑戮,暴虐不仁,喜怒无常,昏庸无能,好色无比;长期痴迷炼丹修斋,日求长生不老,竟然二十余年不视朝,致使奸臣严嵩父子专权跋扈,吞没军饷,败坏吏治,废弛边事,倭寇频侵。难怪户部主事海瑞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在上陈的《治安疏》中尖锐挖苦道:老百姓说你的年号好。什么叫嘉靖?就是家家都干净。没有油米柴盐之物,什么都没有,所以叫“家净”。  相似文献   
5.
佚名 《政府法制》2013,(17):45-45
在古代官员中,曾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讨个小、刻个稿”。明朝更是官员纳妾成风,尤其是有一定品级一定地位的官员,如果没有一两个妾,就好像不正常似的。而严嵩却始终没有大小老婆左拥右抱.而是实行一夫一妻制。  相似文献   
6.
7.
<正>近读《明史》,发现在明代中晚期,以名家书画作为结交权贵、牟取私利"敲门砖"的"雅贿"之风在官场大为盛行。嘉靖四十四年(1565),权相严嵩家被籍没,共抄出墨刻法贴358轴(册),古今名画手卷册页3201轴(卷、册),可  相似文献   
8.
封建时代有所谓门荫和任子制度,就是功臣和高官的子弟凭借祖上的功绩、地位,得以遁例担任官职.苏洵<上皇帝书>说得很透彻,任子制度,即是"信其父兄而用其子弟". 在那个时代,嘴上喊着"俺爷是某某(高官)","俺爹是某某(高官)"的人,是很牛的.  相似文献   
9.
清朝乾隆时,有人上书皇帝说,顺天府乡试贡院大殿匾额上的三个大字“至公堂”是严嵩所书。顺天府乡试为“北闱”,乃天下乡试第一,在这样一个为国家选拔俊才的堂皇之所,悬挂的竟然是大明奸臣的手笔,一是显得我大清无人,另外也不利于树立以德治国的导向。乾隆一听有理,便下令满朝能书者写这三个大字,选出最好的以代替之。  相似文献   
10.
《鸣凤记》     
何进 《江淮法治》2008,(12):39-39
中国明朝的大奸臣严嵩做尽祸国殃民的坏事,把一个大明朝拖入水深火热之中。在严嵩逐渐掌权的时期,有一个慈溪县人赵文华,是嘉靖八年的进士.眼见严嵩日益得宠于嘉靖帝.竟然拜权势熏天的严嵩为干爹,与严嵩一起做下了很多罪恶滔天的事.遭到了世人的切齿唾骂。以致后人根据严嵩、赵文华等奸党的丑行,编排了戏剧《鸣凤记》来予以揭露和讽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