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64篇
中国共产党   121篇
中国政治   268篇
政治理论   54篇
综合类   1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廉立 《天津律师》2005,(6):51-53
案情介绍 2003年4月,天津外国语学院教师沈履伟在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论文自选集——《求是集》,其中文学论文15篇。在申报教授职称时,沈履伟用《求是集》这本书作为科研成果公开展示,其间群众揭露《求是集》中有抄袭他人已发表的论文,沈履伟分别找到原发表论文的作者——天津师大古籍研究所的董XX和南京学者封X,企图以“合作”的名义掩盖其抄袭的事实,但其教授职称的申报仍被天津市高评委否定。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的性格历史,如同我们的黄河,先秦是上游,清澈见底;汉唐是中游,虽泥沙俱下,毕竟有波涛汹涌之雄大气象;明清是下游,已经常断流、奄奄一息了。  相似文献   
3.
王静 《新东方》2006,(1):28-32
先秦法家学派的管理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先秦法家学派认为,人类所从事一切发展活动的根本原动力,源自趋利避害的利己之心,从管理学的角度,我们称之为利益驱动或经济动力。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来自其生物本能,这种本能的存在决定了以下几个方面:人性的根本决定了人性教化的艰难性;人性欲望无限与物质资源有限的客观现实,人类在争利过程中缺乏公平有效的限制,导致人们“失礼法、失常性”的行为成为必然;人性趋利的现实性决定了脱离实际的教化效力有限。在先秦法家学派的理论中,荀子对于人性有这样…  相似文献   
4.
杨叶红 《湖湘论坛》2003,16(1):20-21
当我们讨论法治时 ,常常会涉及四种主要法治观 ,即中国先秦法家倡行的“任法而治”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阐述的“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资本主义法治观 ;社会主义法治观。这四种法治观常被相提并论 ,并且在很多场合区分不严 ,甚至混为一谈。而实际上 ,这四种法治观之间 ,尤其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与中国先秦法家所倡导的法治之间 ,具有重大差异。如果不在理论上澄清和界定其中差异 ,就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法治”这一概念。  一、中国古代法家法治观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首倡“法治”。他们主张将新兴地主阶级的…  相似文献   
5.
阎应福 《中国减灾》1995,5(3):55-58
先秦救灾思想概略阎应福(山西财经学院)自古以来,自然灾害一直是危及人类生存的一大社会问题,人们同自然灾害的搏斗也从未停息。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我们祖先为了谋求生存,用巨大的生命代价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防灾、抗灾和救灾经验;同时,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  相似文献   
6.
隔山 《党课》2007,(6):106-107
从清朝的乾隆皇帝开始,便极力收藏历朝著名书画、古籍图书和奇珍异宝,经过几代皇帝的经营,清宫中的收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姚衍琛  董建霞 《春秋》2010,(3):36-38
一、县制的起源及其发展1.先秦时期县制的起源我们确知有县制.开始于春秋时代。有关设县的记载,最早为楚武王时(前740-前689年)灭权国“使斗缗尹之”,“尹”为楚国县的主官名称。楚庄王(前613-前591年)时曾“灭九国以为县”。秦国最初设县为秦武公十年(前688年),“伐邦、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郑”。秦、楚两国的县,大致是通过兼并战争吞灭小国后建立的。晋则是以大夫封邑为基础而置县。齐管仲推行制鄙之制。共立五属,“十县为属”.则是通过政治改革改乡鄙为县的。  相似文献   
8.
贵州古籍文献资源丰富,内容涵盖面广,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独特的文化发展历史,使贵州文化遗产记录了文化发展中的传承、冲突、借鉴、创新和融合等等不同阶段的文化生态和文化形态,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变迁与创新的经验,是应对当前文化全球化进程挑战的可借鉴的精神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9.
李力 《中外法学》1989,(5):41-45
<正> 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法律观念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能量。因此,对中国传统的法律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显得颇有意义。本文拟通过"刑"、"法"、"律"字演变的阐述,来考察先秦人的法律观念及特征。一、"刑"字的产生、演变——"刑"的观念文字是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语言是表达思维的最主要形式,不能脱离人的思维。因此,特定文字的产生、演变和发展,能够反映出某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认识。文字的产生遵循着事物、概念、语言、文字四者相递产生的规律、事物在先,然后在人们的思维中产生  相似文献   
10.
先秦道家生态观饱含生态智慧,其主要内容为“道法自然”的生态本体观、“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物无贵贱”的生态平等观和“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先秦道家生态观体现了注重整体性的辩证思维特色、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特色以及主张节制人类欲望的伦理特色。深入挖掘先秦道家生态观并对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如今我们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应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在改造自然实践中更多地顺应自然,保持“知足知止”的合理消费观,积极推动构建全球生态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