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33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友》2006,(10):16-16
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后,中国共产党派林伯渠、董必武来汉口组织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汉口执行部,领导鄂、湘、豫、赣等省的国民革命运动。汉阳兵工厂是中国当时最大的枪炮弹药生产基地。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中,汉阳兵工厂工人阶级积极投入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为了加强兵工厂的领导,党派曾在兵工厂当过艺徒的湖北省国民党工厂部部长丁觉群同志回兵工厂,协同中共支部书记金莲同志等宣传、发动群众,成立工会,发展党的组织,积蓄革命力量,准备迎接更人的斗争。此时的汉阳兵工厂很快成为风起云涌的革命风暴中心。  相似文献   
2.
孤直梁鼎芬     
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戊戌变法运动中,张之洞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得归功于这个一点儿也不疯的梁疯子。民国初年,拖着一条清朝辫子,在北大讲学的辜鸿铭,张之洞湖北任上造汉阳兵工厂,引进德国克虏伯公司的设备和技术时,因为他精通多国文字,也曾重金敦请他入幕。  相似文献   
3.
张小平 《党课》2012,(4):100-100
二战时期,巴顿将军通过一份来自前线的战事报告了解到,在牺牲的盟军战士中竟有一半是在跳伞时摔死的。这令他十分恼火,立刻赶到兵工厂。  相似文献   
4.
石凯  长海 《海内与海外》2014,(10):F0002-F0002
##正##1939年9月,日寇在北京北新桥王大人胡同(今北新桥三条)往北至北新开路(今北新胡同)、东观音寺(今前永康胡同)一带居民密集区,强行拆迁,开设长城公司,主要为日军修理汽车、供应面粉。1940年,长城公司改名杉浦工厂,隶属日军管理,生产手枪、马枪。1941年至1945年,又改名北支兵工厂,生产马枪、轻重机枪、步枪、掷弹筒、瓦斯发射筒及马克  相似文献   
5.
正1941年11月,军工部机关迁驻黎城县赵姑村。该村位于黎城县城北43.5公里,地处山沟,东临西头,南距赤峪,西靠跑马寨,北靠楼斗坪。抗日战争时期,赵姑主村和上河、水峧、南庄、北庄4个自然村同属赵姑联村。赵姑村地处深山沟,沟里沟外都是成片的杨树林,只有一条小路通往沟外,一般人很难发现。2012年5月,笔者采访同是军工部后代的赵姑村村民张发库、魏国祥、程计春、张贵生时,他们都回忆称:八路军军工部驻进赵姑村后,一下子来了一二百人,挤满了村。村上当时  相似文献   
6.
郑洪泉 《湘潮》2006,(6):43-47
李承干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兵工企业家,自“九·一八”事变后至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他把自己所领导的金陵兵工厂——廿一兵工厂建设成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兵工企业,并使之成为抗战时期供应前方将士军火的主要基地。李承干因此被誉为是当时中国兵工界的国宝。青年时期立下实  相似文献   
7.
刘明文 《传承》2009,(13):10-12
山雨欲来风满楼1949年9月25日,密林中一间草屋里,中共广西省城工委在柳州市郊鹧鸪江雁头岭秘密举行的省城工会议正在紧张进行。省城工委书记陈枫压低嗓音,传达华南分局关于配合大军解放广西,"大胆进行组织群众与发展党的组织的活动,加强统战工  相似文献   
8.
2009年1月7日至10日,我总队出动550名兵力,与公安民警协同作战,成功抓获主要制造贩卖枪支的犯罪嫌疑人18名,摧毁4个“地下兵工厂”和4个造枪窝点,缴获各类枪支183支。  相似文献   
9.
赵政坤 《湘潮》2010,(12):32-34
中国第一座完善兵工厂,由袁世凯创立,民国历任总统关注,吴佩孚、韩复榘等十几个军阀轮番占领,蒋介石连续3年"国庆"后第一天视察,日军进行7次毁灭性轰炸,18次更换主官,4次更改名称,在河南巩县经营23年,  相似文献   
10.
巩晓燕  姚睿 《民主与法制》2008,(14):F0003-F0003
73岁的共产党员赵玉基。1935年出生在山东一个工人家庭。靠母亲乞讨把他养育成人。卢沟桥事变后。原国民党济南兵工厂整体向重庆转移,不满3岁的赵玉基随父南下。战乱的岁月,贫寒的家庭,给他幼小的心灵打下了难忘的烙印。重庆解放的炮声改变了赵玉基的悲惨命运,1951年8月他被组织上招收到重庆市原454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