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82篇
中国共产党   33篇
中国政治   59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石变法理论可以从内容形式两种角度去考察,其中从形式角度来考察的变法理论可以称之为改革理论。本文分别从理论基础、认识论、法治思想、人才思想以及改革策略等方面概括王安石的改革理论,从而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公元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在新法被废后忧愤而死.穿越时空隧道,审视王安石变法的前因后果,变法失败的一些主要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告密者沈括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沈括,因为他在《梦溪笔谈》里记录了活字印刷。后来,又知道他还记录过石油,而且石油这个名词,也是他第一次命名使用的。而且,人家在天文历算方面,也有大把的成就,是中国数一数二的科学家。宋代那么多文人笔记,就他的记录了活字印刷。由于北宋的活字,以及印刷品已经失传,如果没有他的记录,国  相似文献   
4.
<正>维新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的康有为等人组成的保皇会,与誓言推翻满清统治的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曾发生过严重的路线分歧。最新披露的文献显示,康有为甚至曾谋划在美国暗杀孙中山。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日前有一批康有为与其女儿康同璧在1904年至1906年海外经历的珍贵手札文献,将首次在拍卖会上公开。其中关于1905年秋康有为在美国针对孙中山所制订的暴力计划详情的披露最令人关注。戊戌维新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但他主张"救出保住光绪皇帝,中国就有希  相似文献   
5.
肖建华  廖浩 《北方法学》2015,(6):118-124
八国联军侵华后,统治阶层意识到以旧有方式延续其统治成为不可能,遂推动例律的修订。此外,西方国家在华享有的领事裁判权,一方面维护了本国国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使华人了解到文明国家的先进诉讼法制。英美日三国与清政府约定以修律换取其领事裁判权的废除,成为修律的直接动机。沈家本等修律大臣先后奏进《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两份草案各有特色,其中《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尤其特别,兼具英美国家的诉讼特点,而《民事诉讼律草案》则具有浓厚的日本民事诉讼法色彩。  相似文献   
6.
为了制造改革的舆论,王安石向神宗皇帝上了一道《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全面批评宋朝前期因循苟且的萎靡政局,特别是财政制度非常落后,以致皇帝虽然很节俭,但是百姓还是不富裕;皇帝虽然很勤政,但是国力还是不强盛他们为什么将宋朝描述成贫弱王朝一种是宋朝的改革派,一种是近代的一些史学家相当长时间以来,宋朝给人积贫积弱的印象。将宋朝描述成贫弱王朝的有两种人,他们都怀抱着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一种人是宋朝的改革派。宋朝的改  相似文献   
7.
乔沙 《法制与社会》2012,(23):139-140
“宪政”是西方社会中资本主义经济下产生的以个人为本位的西方文化下的产物,在西方社会强调个人价值和人文主义精神的环境下,西方宪政有深刻的内涵.它在形式上强调国家权力的划分,约束政府的权力;同时要求政党多元化,使不同政党之间可以相互制约以保证一个民主的环境;在实质和精神层面,它强调人权,尊重少数个体的权利和利益,因此西方宪政把如自由、平等、公正等法律价值作为核心.中国晚清时期清朝政府也曾进行过“宪政”运动,包括清末“变法修律”,改革行政、司法机构、设立中央和地方的民主议政机构等.本文试对清末“宪政”时期中不同阶段的民主议政机构只能的演变和发展做一梳理和分析,并找出这种演变的特点和演变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卢军 《法制与社会》2011,(12):13-14
本文从研究清末修律出发,分析了清末修律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并全面阐述清末修律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积极影响。清末法制改革的成果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它对中国法治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然,清末修律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本文在最后分析了清末修律的历史缺陷,即它在立法理念上并没有真正完成法治主义的思想转变,立法内容上明显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9.
清末变法修律中,虽有阵营之分,但争论焦点及修律方向主要受数位关键人物影响。他们的政治立场、自身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了变法修律的进程与实效。本文从“人物”这个角度来分析清未修律。  相似文献   
10.
王殊男 《民主》2011,(1):51-51
2010年12月1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其官网上公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消息一出,引起网民一片热评。笔者认为,这是共和国的立法史上绝无仅有的社会现象,这个征求意见稿可以被称作历史上最好的房屋征收与补偿的法律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