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承诺“假一赔三”,直接发4件假货;保证“买到赚到”,结果大跌眼镜,卖点无一为真;叫嚣“就卖假货”,就等愿者上钩……近年来,短视频平台电商带货方兴未艾,但部分商家卖假货时明目张胆,其“理直气壮”的程度让人惊讶费解。售假商家一家更比一家“牛”。  相似文献   
2.
目前.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原告路易威登马利蒂、古乔古希、勃贝雷、普拉达和香奈尔五家国外著名品牌公司诉被告北京秀永豪森服装市场有限公司及秀水街商户销售“LC”、“CUCCI”、“Burbenyys”、“Plada”.“CHANEL”品牌的皮具.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案件做出判决。  相似文献   
3.
何蔚  左勇 《法制与社会》2012,(26):197+199
按照百度里面的解释,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横向经济联合的一种法律形式.这种方式在现实经济生活里会经常出现.例如某企业在获得某品牌的正式授权后,与某商场签订《专柜经营协议》,便成为以联营联销模式与商场合作的“第三方”中间商.但这时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风险,因为某企业作为“第三方”中间商,在利益驱使下,可能会将假冒(质量可能不一定差)该注册商标的产品混在里面一起销售以牟取暴利.本为即对此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党的建设》2011,(12):64-64
《长江日报》日前刊登艾才琴的文章说,当前,人与人之间冷漠、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社会诚信的缺失。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社会文明进步。建设诚信社会,是当务之急,而且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步来。当前,政府首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失信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晗 《乡音》2011,(3):21-22
目前,我国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不仅坑害了广大消费者,损害了企业利益,而且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严重地危害了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全国每年因假药或医疗器械致人死伤的  相似文献   
6.
1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讨论并原则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时,用“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逃债骗贷、学术不端等现象屡见不鲜”来概括当前的诚信现状。此前,社科院发布的《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称,我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  相似文献   
7.
曾晖 《前沿》2012,(15):83-84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如果法律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市场活动赖以遵循的诚实信用原则必然无法建立,因此,依法打击制假售假犯罪,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建立诚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1年以来广州市检察机关受理的制假售假犯罪案件为分析对象,指出了当前制假售假犯罪呈现出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对加大市场监管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独木 《政府法制》2010,(17):45-45
8月7日上午,太原市公安局对“8·3”特大制假售假系列团伙案件的侦破情况进行了通报。 山西省公安厅技侦总队经过两个多月秘密侦查,掌握了多个制假犯罪团伙在太原市的活动情况。8月3日晚11时30分,在省公安厅的组织和领导下,公安机关调集上百警力,开始抓捕行动。经过2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警方共端掉制假犯罪团伙6个,捣毁制假窝点7个,  相似文献   
9.
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与保护合法经营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沈阳市委、市政府高站位谋划,确定利用2至3年时间开展"抓环境促提升"打假工作,通过近半年的依法严厉打击,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建立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的长效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海在“打假”案件中为什么败诉?已经有了两个最常用的理由:一是王海不是消费者;二是有些商家售假并非故意,他们甚至也是受害者。在实践中,这两个理由的阵地已经越来越守不住了。因为人们日益清醒地认识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第49条关于加倍赔偿的规定,其立法精神就是要使有假骗行为的商家必须为他们的假骗行为付出代价,从而有效地遏止假骗行为:如果一味计较王海一类的购假索赔者是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