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75篇
中国政治   136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1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尊敬的连战荣誉主席和夫人,尊敬的国民党各位副主席,尊敬的钟荣吉荣誉副主席,尊敬的郁慕明主席,各位来宾,各位朋友:10月的海南,椰风送爽,景色怡人。今年4月,国共两党有关方面成功举办两岸经贸论坛。今天,双方又在这里与亲民党、新党以及两岸农业界人士、有关专家学者再次共襄盛  相似文献   
2.
2005年的两岸关系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首先是4、5月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历史性访问大陆,相隔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首次握手“。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两党领导人以博大的胸怀抚平过去的历史创伤,在持续紧张的两岸形势下,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燃起了一点希望的火花。12月,刚刚执掌“百年老店”的马英九带领国民党在“三合一”地方选举中,一洗过往屡战屡败的颓势,赢得了过半席位,气势如虹。不过,遭受“滑铁卢”的陈水扁并未像外界预期的那样调整两岸政策,放宽各种限制,反而在检讨选战失利的2006年…  相似文献   
3.
《工友》2006,(10):16-16
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后,中国共产党派林伯渠、董必武来汉口组织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汉口执行部,领导鄂、湘、豫、赣等省的国民革命运动。汉阳兵工厂是中国当时最大的枪炮弹药生产基地。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中,汉阳兵工厂工人阶级积极投入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为了加强兵工厂的领导,党派曾在兵工厂当过艺徒的湖北省国民党工厂部部长丁觉群同志回兵工厂,协同中共支部书记金莲同志等宣传、发动群众,成立工会,发展党的组织,积蓄革命力量,准备迎接更人的斗争。此时的汉阳兵工厂很快成为风起云涌的革命风暴中心。  相似文献   
4.
《台声》2005,(5):20-21
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于二ОО五年四月二十六日至五月三日访问大陆。这是国共两党一次重要的交流与对话。在两党“正视现实,开创未来”的共同体认下,四月二十九日,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在北京举行会谈。双方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及两党交往事宜,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在《新华日报》发表文章,系统地阐释了《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徐特立不顾年迈,不畏酷署在长沙向各界群众宣讲 白崇禧认为:这本书应当作为全国抗战的指导思想 陈诚在这本书上结合战例写了许多批注 史迪威评价这是一本绝妙的军事教科书 季米特洛夫赞扬这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 王明向共产国际告黑状,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相似文献   
6.
吴昌华 《黄埔》2007,(4):46-49
第二十一章 五次谈判 国共两党再合作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江西中央苏区的红军在国民党军的“围剿”下,干1934年10月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干1935年10月抵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红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2日到达四川甘孜,  相似文献   
7.
萧玫 《北京党史》2013,(5):56-58
位于北京东城南河沿大街的翠明庄.是一座党史上有很高知名度的建筑物。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签订《停战协定》,翠明庄曾是“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驻地。北平和平解放后不久,这里就成为中共中央组织部招待所.几十年里记录下许多重要事件。而王光美与翠明庄也有着一种特殊的缘分。  相似文献   
8.
李立 《黄埔》2012,(3):7-8
胡锦涛会见吴伯雄两岸努力再创新局 3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一行。胡锦涛指出,国共两党、两岸双方应沿着正确的道路继续向前迈进,不断巩固成果,深化合作,努力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正第一次国共合作历来是党史界研究的重要问题。新世纪以来,国内党史界围绕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破裂原因、"党内合作"形式、合作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富成果。本文拟对这些成果加以梳理和综述,以期该问题研究继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渠冉 《党史纵横》2012,(6):23-24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把中国化为一个战区,派史迪威到中国战区担任参谋长。史迪威在中国任职期间,对国共两党的偏见较小,是一位比较务实的人物。据有关史料记载,史迪威早在1936年任美国驻华武官的时候,就开始搜集、研究有关中国共产党的情况,对中共有了一定的印象。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一直注视着中共及其军队的动向,台儿庄大捷后,史迪威在武汉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和叶剑英,这也是他第一次和中国共产党人见面。这次会见留给他的印象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