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实事求是》2007,(4):87-87
一、基本概况 和田市位于昆仑山北麓,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的城市,总面积489平方公里,距首府乌鲁木齐约1500公里。现辖五乡二镇,一个管理区,四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浙江科技园区。全市共有111个行政村,28个社区居委会,是一个以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等19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聚居城市。总人口29万,少数民族人口占88%,汉族人口占12%。素以“玉石之都”、“地毯之乡”著称于世。和田玉、地毯、丝绸被誉为和田“老三宝”闻名遐迩,饮誉海外;维吾尔医药、大芸(沙漠人参)、阿胶被誉为和田“新三宝”,开发…  相似文献   
2.
李迪 《人民公安》2012,(23):42-44
沙漠公路神话般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成为石油建设的生命线。筑路艰难,护路同样不易。飞沙走石中,邓师傅的日子苦中有甜。  相似文献   
3.
《党建文汇》2014,(9):11-11
塔里木大学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沙漠里的大学。1958年,王震在地图上指着“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腹地阿拉尔说:“就在这里,给南疆人民建一所大学!” 大学刚挖出一个容身的地窝子,首批大学生就来报到了。白天坐在沙滩上看书,晚上黑板就挂在胡杨树上。学生们一边开荒一边学习,很多个夜晚,新来的师生在胡杨林里迷路了.全校师生提着马灯在大漠里寻找……  相似文献   
4.
杂感三则     
举 世闻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 ,科学家彭加木、探险家余纯顺 ,都被这沙漠掩埋了。就是在这大沙漠里 ,有一种叫胡杨的树 ,当地人赞美它 :“生而不死一千年 ,死而不倒一千年 ,倒而不朽一千年。”人们记住了这没有呼吸仍然挺立的“英雄树”。三个一千年之说未免有夸张之意。但是 ,经人们所见 ,不管旷野的风有多猛、多凶 ,沙漠的流动性有多快、多大 ,胡杨树不畏风沙和冰雪 ,不惧干旱与严寒 ,坚韧不拔地 ,始终如一地同大自然顽强抗争着 ,该绿的时候仍然挂绿了。这是确凿无误的客观事实。人呢 ?无论世态怎么变化 ,环境有…  相似文献   
5.
<正>第一双鞋:泥鞋在严寒的冬季,你想找到他的那双泥鞋可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你必须驱车几百公里,来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边缘,接着在风沙满天的沙漠戈壁中、在梧桐红柳杂草丛中、在杳无人迹的原始森林中徒步行走几十公里,在一片茂密的野生甘草生长地里才能看到他的那双泥鞋。  相似文献   
6.
贾胜利 《兵团工运》2011,(11):18-19
<正>农三师四十四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叶尔羌河畔,军垦新城图木舒克市近郊。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维吾尔族、汉族等兄弟姐妹,团场总人口2.8万,其中1.7万是维吾尔族,是一个少数民族成分较大的农牧团场。这里盛产棉花、小麦、玉米和红枣、核桃、苹果、梨、杏、甜瓜等水果。从上世纪1969年建团至今,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军垦儿女披荆斩  相似文献   
7.
失踪者被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20天,五天五夜断水断粮,一场深入“死亡之海”的生死搜救就此展开。从12月11日11时30分至13日下午15时40分,52个小时里,且末县上百名各族干群紧急出动,从地面到空中立体推进救援,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民族大爱之歌。  相似文献   
8.
金秋十月,我带上相机与朋友们相约来到塔里木河下游,塔克拉玛干东北边缘的原始胡杨林中,拍摄金色的胡杨。秋风瑟瑟,秋雨潇潇,胡杨在不知不觉中由浓绿变成浅黄,继而变成了金黄。凭高远眺,金秋的胡杨如潮如汐、斑斑斓斓、漫及天涯,汇成金色的海洋,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落日苍茫,晚霞一抹,胡杨由金黄变成了金红,最后化为褐红,渐渐融入朦胧的夜色之中,无边无际,令人陶醉。  相似文献   
9.
1994年,张中钦自愿从中原大地来到了塔克拉玛干大漠西北边缘——新疆兵团一师三团,成为兵团的一名新职工。刚到团场,生活条件艰苦,环境很差,她曾产生过傍徨,有过动摇。但她看到了团场职工那种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顽强不屈精神,听到了团场老军垦在建设边疆中的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  相似文献   
10.
金秋十月,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缘,农三师的近百万亩棉花尽情绽放,点缀得戈壁沙漠如此多娇。每年这个季节,就会有凭借双手在棉海淘金的外来拾花工如约而至,他们的到来给农三师增添了喧啸和繁华,更是将这种火热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为此,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成为了农三师工会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