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毛泽东一生共有26位秘书,其中江华、谢觉哉、叶子龙等为人所熟知。而毛泽东的第二任秘书古柏,许多人都不知晓。1930年5月,古柏曾协助毛泽东作"寻乌调查",为毛泽东思想的早期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因为这段经历,24岁的古柏被调到毛泽东身边担任秘书。1935年3月6日,在广东龙川,上坪鸳鸯坑战斗中,古柏壮烈牺牲,年仅29岁。  相似文献   
2.
<正>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重要创建人,党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1927年12月12月,在领导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中壮烈牺牲,年仅29岁。1921年初,共产国际成立了一个远东书记处。远东各国共产党的组织不再由俄共(布)下属组织联络,而改归共产国际直接领导。远东书  相似文献   
3.
正六盘山东部的彭阳县城阳乡涝池村,有位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役中参加过数百次战斗,多次负伤立功的老党员老英雄祁贵林。我们怀着崇敬之情,对他进行了采访。5月25日早晨,我们驾车从彭阳县城出发,穿过弯弯曲曲的山路,来到了城阳乡长城塬上。经多方打听,找到了居住在涝池村的祁贵林。这位86岁高龄,有着64年党龄的老革命,拄着拐杖,佝偻着身子,在他的家里热情接受了我们的专访。当我们提出想听听他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役的情  相似文献   
4.
正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代表长汀县委和杨成武同志的家乡人民,参加纪念杨成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深切缅怀杨成武同志的光辉业绩,追思学习杨成武同志的革命精神、崇高风范和优秀品质。长汀是杨成武同志的故里,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  相似文献   
5.
《海内与海外》2014,(8):F0002-F0002
##正##1933年3月12日,七位战士在北京密云古北口阻击日寇壮烈牺牲。2005年古北口村民自发树立"古北口七勇士纪念碑"。纪念碑高3.54米,用最坚硬的承德特产"神州蓝"花岗岩制成,由承德实验中学长城科考队队员、古北口村村委会出资修建。根据七烈士事迹拍摄的电影将于明年上映。  相似文献   
6.
"呼叫81192,王伟同志,请你返航……""81192",是原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团中队长王伟生前所驾驶的歼—8Ⅱ战机的编号。2001年4月1日,王伟在执行对美军电子侦察机跟踪监视飞行任务时,为保卫祖国领空,遭美机撞机被迫跳伞坠海,壮烈牺牲,年仅33岁。  相似文献   
7.
廖可元 《湘潮》2021,(4):62-64
素称“九澧门户”的澧县,古称澧州,是一方神奇的土地。六干年城头山被誉为“中华城祖,世界稻源”,澧州先民卓越的生存智慧和首创精神清晰可见。1935年,红二、六军团转战津澧(指津市、澧县,下同)一带,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立下不朽功勋。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时期,澧县籍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舍生忘死。朱务善从澧州中学堂考入北京大学,由李大钊、邓中夏介绍,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早期党员;澧县籍著名红军烈士游端轩,从北伐到湘南起义,再上井冈山,后担任中央红军第十二军、第十九军军长,长征时留守福建,转战闽赣,1934年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8.
2021年5月7日凌晨,黎伟标在处理一起打砸闹事警情时,遭犯罪嫌疑人持刀袭击,不幸壮烈牺牲.年仅41岁。当天凌晨5时许,有群众报警.称在某便利店门口一名男子在打砸闹事。接报后.黎伟标带领辅警何耀康驾驶警车迅速出警。在现场,一名男子在便利店滋事.打砸物品,用石头、铁铲打砸停在路边的汽车.还持刀乱挥乱划,威胁群众。到达现场后,何耀康刚下车即被迎面而来的滋事男子刺伤。  相似文献   
9.
《福建党史月刊》2014,(13):34-34
正1976年7月唐山发生强烈地震,波及北京。当时身为一机部外事局主要负责人的江泽民全身心投入到职工的生活安置工作中。而他本人却没搭地震棚,就借住到汪道涵的家里。江泽民和汪道涵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友,汪道涵比江泽民年长11岁。江泽民的养父江上青在抗日战争岁月里和张爱萍并肩战斗过,后不幸壮烈牺牲。汪道涵在张爱萍领导下的华东地区工作,非常崇敬江上  相似文献   
10.
在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1951年,抗美援朝战场上,原空军二师一名飞行副大队长壮烈牺牲,与初恋情人阴阳两隔。时隔55年,73岁老人北上千里为烈士扫墓,找到了他的家人,了却当年许下的心愿。在上海,记者采访了故事的女主人公朱锦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