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立三  冯彩玲 《世纪桥》2007,(9):134-135
美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应当把审美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利用各种手段加强美育。本文从体制完善、观念更新、课堂教育、气氛营造、活动渗透等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审美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
默崎 《求索》2013,(10):137-139
贾平凹文化守成主义的城乡观、由审美到审丑而变化的审美观、以及神秘主义的追求,这三方面的结合,能使我们看出他渐趋变化而中年定形的文化心态。这对研究者深入其作品文本以及对以贾平凹为代表的中国作家的研究能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雷虎 《新青年》2013,(1):16-17
一面是愈演愈烈的"招工难",年轻人已成为整个社会的稀缺资源;一面是骤然到来的"银发潮",老龄化成为社会的疑难杂症。在中国人的审美观中,英雄末路和美人迟暮是最让人伤感的事情。如今,这种伤痛汹涌而至。"我怀念你年轻时的容颜,但却更爱你这备受摧残的脸",杜拉斯在她的小说《情人》开篇的话曾让多少文艺女青年唏嘘不已。但是你想不到,它也会让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12)
电影艺术是一种新兴并深受大众喜爱的综合性艺术,融合艺术性与商品性两种属性于一体。因其独特的审美特性,电影艺术成为大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调查研究电影艺术的定义、分类、特点、表现手法、发展历程等内容,在理论研究和整理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来探究电影艺术对审美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当代大学生的多层次积极的良性影响和消极的负面影响,进而理解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状态及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5.
从西藏到安徽:全新的考验,全新的课题1993年底,郭金龙开始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此开  相似文献   
6.
自“85新潮美术”泛滥以来,美术界出现了一股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的“新潮”。50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人民的崭新面貌,并没能唤起美术界某些所谓“精英”的美感。相反,经过十多年的艺术实践和理论修练,他们运用“抽象绘画”这一“抵制共产主义宣传的最合适的工具”(美国“常青藤联盟”反共学者语),在意识形态领域大肆掀起美丑不分、是非不辨的“新潮”之风。同时,为“新潮”艺术所开辟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当代艺术领域里的绝对性话语权已经丧失”的局面而“忘忧地”宣告:“先锋派胜利了。”于是,…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笔者于近日对北京市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我们应对大学生加强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中国的传媒业一直秉奉以正确的舆论引导思想、感化心灵、提升认识、教育民众的原则。在这种整体环境中,民众人生的终极意义一般都定位于对深刻的、厚重的、崇高的理想的追求。但是,随着世界格局的演变,很多道德范畴内曾经整肃划一甚至不可更改的界定被打破,人生水准在渐变中下调。这其中固然因素诸多,而传媒机构忽视自身公信力、忽视自身审美观的潜意识作为,则不可推卸地承担部分导致公众认知能力模糊的社会责任。一、错位的传媒审美观导致公众世界观的失衡加拿大传播学者麦鲁亨说:人活在传媒环境中,并不留意它的存在;正如鱼活在水…  相似文献   
9.
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当今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使当代大学生摆脱庸俗、狭隘的观念,使之具有高尚情操。同时,提高学生的判断力,把握美丑的尺度和价值高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使自身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伦理哲学基础,并为国人在不同的现实境遇中寻觅到了安身立命、修身养性、愉悦融和的生命皈依的审美旨归.探讨中华文化自然调谐的生命情愫将对科学发展观产生韵味隽永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