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吉拉来中国一所外国语学校教书,她8岁的女儿小安吉拉也跟了过来。小安吉拉太喜欢问问题了,看到学校楼梯上靠右边画着两行彩色小脚丫,就问孔校长:“为什么要把脚、r画在楼梯上?”孔校长说:“那是提醒学生们要右行礼让啊。”小安吉拉继续问:“难道会有人分不清左右吗?”孔校长说:“左右倒是能分清,但是,有时候会有人忘了应该靠右边行走。”小安吉拉不依不饶:“为什么会忘了靠右边行走呢?”孔校长噎住了。  相似文献   
2.
张生筠 《侨园》2012,(4):37
我与梁老师相识并能成为他的学生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事. 那时我家住在现在的鸡西市恒山区的乡下,念中学就要到密山去住宿.因为家里花不起每个月9元钱的伙食费,只念了半年就辍学了.后来找个吃饭不要钱的地方,我进了鸡西矿务局办的师范班,当时梁洁影正在那里教书,便成为了我的恩师. 当时正处于建国初期,人才缺乏,矿务局办学没有老师,就从当时在矿上改造的人员中抽调.听说梁洁影原是被俘的国民党六十军军报编辑.他是日本九州帝国大学郭沫若下几期的毕业生,很有学问.他教我们语文课,讲过《老残游记》中的“黄河打冰”;讲过《古文观止》中的《卖柑者言》.  相似文献   
3.
苗体君 《党史纵览》2011,(12):10-13
一提起何叔衡,国人立即就会想到他是新民学会骨干会员、长沙早期党组织主要成员、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革命烈士。1913年,同时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的何叔衡与毛泽东因为志趣相投,很快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毛泽东十分尊重何叔衡,特别欣赏何叔衡办事热忱的性格,并用这样的话来高度概括何叔衡的完美人格:“何胡子是一条牛,是一堆...  相似文献   
4.
吴娟 《政府法制》2010,(10):47-47
我在美国大学里教书,一边是看似漫无边际的自由,骂骂校长、市长,再骂骂总统,只要骂得有理有据,问题都不大,另一边是细化又细化的禁忌。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做人,既教书又育人。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内在包含着育人的责任,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启发和道德教育是教师的天职。本文分析了不同教师对"教书育人"二者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和认识,阐述了教学与育人的辨证关系,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 1995年9月5日党中央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6月13日作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江泽民总书记2000年2月1日《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都十分明确地指出高素质的教师必须“热爱  相似文献   
7.
山村教师     
毛羽山小学,是坐落于甘肃省南部崇山峻岭中的一所小学校。由于学校太偏远,公办老师大都不愿意到这里来教书,所以毛羽山小学仅有的三个老9币中,有两个是民办教师。这些教师都有着非常繁重的教学任务,但却只有很微薄的报酬。他们除了忍受着物质生活上的艰辛外,还要忍受由于环境的闭塞而造成的文化生活的极度贫乏和精神上的巨大寂寞。  相似文献   
8.
在越剧发展史上,1942年的越剧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而改革的发起者就是袁雪芬. 袁雪芬出生在浙江嵊县(今嵊州市)农村,父亲是乡村私塾的教书先生.11岁那年,被生活所迫的袁雪芬,瞒着父亲,到邻村的戏班子学戏.在藤条和竹片的抽打下,6个月后袁雪芬和姐妹们就上台演戏了.很快,袁雪芬唱红了,挑起了大梁.  相似文献   
9.
当你老了     
《袅袅夕阳情》是日本导演黑泽明晚年拍的一部老顽童电影。影片中,嗜好写作的大学教授内田百闲担心自己一边教书一边写作会影响学生课业,毅然辞去做了30年的教授  相似文献   
10.
郑明鸿  陈嫱 《半月谈》2020,(6):24-26
32岁的刘秀祥是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曾是12年前“孝子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主人公。“我初中就知道他的事迹,觉得很神奇,特别崇拜他。”望谟县实验高中高三年级学生韦娟说,因为平易近人,亲近学生,同学们习惯叫刘秀祥“祥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