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40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在现阶段教学任务中,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能确定所读材料的中心思想,根据上下文对不认识的单词进行推测,了解文章的大意。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阅读课教案的设计上,将教学目标、预习任务、知识重点、教学步骤作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在阅读方法、阅读技巧上进行自我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3.
朱德清 《公民与法治》2006,(2):28-28,29-30
为了追求教学上的尽善尽美,优秀女教师高丽娅十多年来呕心沥血,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写成48本教案交给学校。为此,她多次被各级教育部门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然而,当她因写论文的需要,去要回自己上交的教案时,学校的领导却认为她的要求太新鲜,并以学校从来没有还过老师的教案拒绝了她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乔飞 《湖北社会科学》2012,(10):115-118
晚清时代,由于基督教传播而发生的教务教案,对晚清中国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均产生了相应冲击。原先完整、独立的立法权受到西方国家的瓜分与限制;地方政府对教民的管理权部分被传教士获取;官员的选拔、考核标准与任免、处罚事由逐步与教务教案问题相联,教务教案问题成为清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涉及传教士或教民的诉讼,清政府常常难以独立行使审判权,中国的司法主权因此受到西方势力的分割。  相似文献   
5.
《湘潮》2007,(9)
教学过程中存在三对矛盾。一是教师与教材的矛盾;二是教师与学生的矛盾;三是学生与所学知识和需提高的能力之间的矛盾。其中第三对矛盾是基本矛盾。备课可以解决这三对矛盾,通过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6.
赵明建 《党课》2007,(1):50-51
党课教案是授课者讲好党课的“脚本”。教案编写得好坏,直接影响着党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尽管党课教案的撰写千差万别,但从实践来看,一个好的党课教案,在备课时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从近代教案看基督教与儒家思想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思想的中心是伦理规范,特点是泛伦理化,而基督教教义中也有许多世俗的伦理规范.冲突的焦点便是儒家宗法伦理等级观念的外在化"三纲五常"和基督教"上帝面前,从从平等".在近代中国以教案的形式围绕着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展开了冲突.  相似文献   
8.
人生如屋,信念是柱。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支柱。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势必更加尖锐,军队党的建设面临的考验势必更加严峻,我们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做一个清醒的人、成熟的人、坚定的人,挑起清视正听的担子,争做思想纯洁的模范。  相似文献   
9.
朱洪涛  罗福惠 《求索》2013,(10):56-58,82
海门教案是1899年发生在浙江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反洋教斗争。在处理该教案的过程中,浙江地方官僚法律心态由助到抚再到剿的演变,是清政府对内施压与对外妥协的结果。作为案件直接仲裁者的浙江地方官僚的法律心态直接影响着案件的进程。同时也间接刺激着案件中乡民与教民的法律心态反应。因此,以海门教案为个案对清末浙江地方官僚的法律心态进行研究,可以映射地方乡民与教民的法律心态,同时也可探索清末不平等条约下国家法律在地方执行情况的完整性,进而从法律心态的新视角揭示海门教案处理中地方官僚的法律心态演变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10.
随着清政府对天主教的弛禁,西南边疆教案频发.通过对此区域教案的分析,可以反窥近代以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帝国主义列强关系为主线的西南边疆民族关系的一系列特征,具体表现在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的冲突关系,反洋教斗争队伍的变化及其性质的演变所反映出的帝国主义列强、官绅群体以及西南边疆各民族民众之间的关系,传教士利用本土教民直接参与军事侵略而引发民教冲突等,揭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自觉意识在近代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