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117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有关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和善意取得制度的关系问题,已经有了许多见仁见智的观点。本文拟从历史渊源、制度架构以及制度功能等角度,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与善意取得制度进行相关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物权行为理论是德国历史法学派研究的创造物,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学者对物权行为理论的认识和讨论逐渐深入。《物权法》生效后,与《合同法》一道成为我国物债二分体系的主要法律渊源,而学者对这一问题的争论并未止息,仍有继续之趋势。对于我国现行法律是否采纳了物权行为理论,笔者试图提供科学的解释方案,以供作司法审判的参考。本文对《物权法》与《合同法》进行分析和推演后,论证我国实证法认可了物权行为的概念、采纳了独立性原则,没有也不应当接受无因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物权行为制度是物权法的基本制度,对物权行为的深入研究是建立在物权行为基本概念高度清晰的基础上的。本文澄清了人们对于物权行为的概念;物权行为的独立性;承认物权行为的意义;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等基本问题的模糊认识,从而有利于物权行为理论的研究,有利于物权法的实施推广,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4.
物权行为理论是民法学中非常重要但叉分歧很大的理论.本文将从分析物权行为的概念、情形和物权行为理论的内容出发,探讨物权行为存在的必要性,分析物权行为无因性的缺陷,从而论述物权行为独立性应与有因性相结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物权行为理论是近代罗马法学家独特思维的产物。这一理论虽然为《德国民法典》所采纳,但反对者仍不乏其人,甚至有的德国学者批评这一理论是"学说对实际生活的凌辱"。在我国,这个争论也从未停止过。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承认了物权行为的概念及其独立性,但却未采纳其无因性。此种选择是在对此问题深入争论后得出来的结果,体现了我国立法技术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物权是民法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权利。物权行为理论是传统民法理论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是物权法律之宏伟大厦得以构架的地基。要深刻理解物权之本质,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物权行为理论。本文将对物权行为理论做出深刻全面的剖析,以期对研究物权的同行提供更加精确的研讨资料。  相似文献   
7.
王雷 《研究生法学》2008,23(1):96-102
合同形式及其对合同效力的影响迄今国内立法、司法及学理均无定论,各种观点纷呈,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也就显得迫切而有意义。首先说明两个问题:①此处所指的“合同”是指债权合同,在《物权法》不承认物权行为独立性和无因性的前提下,将抵押合同、  相似文献   
8.
张奇 《法制与经济》2008,(20):58-59,61
票据被称为市场经济的三大基本工具之一,票据在商品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均是以票据无因性原则作为基石的。票据无因性是票据制度发展和功能不断增强的必然产物,然而,我国现行《票据法》在票据无因性原则的采纳上处于一种谨慎和不确定的立场,导致实务中对相关规则产生歧义,有待及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
虞殿昌 《法制与社会》2010,(24):258-260
票据法对票据抗辩进行限制的理论基础建立于票据的流通性的要求、票据的无因性和独立性、以及票据的权利外观主义。本文在票据抗辩限制只限于人的抗辩前提下,对几种错误归类于物的抗辩中的情形进行了抗辩限制分析;最后分析了抗辩限制的两个例外,并分别提出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法律行为的目的在于法律效果的实现,在于法律制度以承认该意思表示的方式而于法律中实现行为人所欲求的法律后果。因而大多数的法律行为都是有因行为,但也存在相当数量的无因行为,其中学者们争论最多的就是有关物权行为的无因性问题。为此,本文将阐述无因性理论的一些基本情况,对物权行为的无因性进行初步的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