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狄马 《同舟共进》2011,(6):76-78
中国历史上曾有这么一个人:他生前声名远播,弟子遍布天下,死后却突然变得无声无息,既没有弟子替他整理著述,也没有人继承他的衣钵,甚至连生平、籍贯都渺不可考,后人只在批判他的文章里知道他叫杨朱,是当时一个影响巨大的思想家。大到什么程度呢?  相似文献   
2.
"全生"之说是杨朱学说的思想核心。"全生"即"全德"。"至德"是最高之德,亦即"全德",是"贵己"理想境界。修道始于自身是杨朱"贵己"说的理论基础。杨朱学说之徒詹何之论全生近于大学之道。  相似文献   
3.
杨朱思想体系中所阐发的“为我”“贵己”等思想蕴含着极为宝贵的个人本位和权利意识,它在当时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新诠释。“轻物重生”所揭示的人与物的关系引发了对“公私财产”理论的重新理解,而这两点正是当代法律观念极为重要的思想渊源,从法律观念史的角度对杨朱思想进行解读可加深对杨朱思想的整体把握和恰当理解。  相似文献   
4.
2014年11月,北京的杨朱被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和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零6个月,罚金3000元.犯下此罪,是因为他深爱着一个女人.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12)
杨朱与老子之间存在师承关系,杨朱思想是老子思想的片面发展。由于他的思想具有颠覆性,在战国初年引起巨大反响,成为孟子严厉批判的对象之一。在先秦典籍中,他的思想被归纳为"重生""贵己",这正是老子"以自为本"的本体论在人生领域展开并发展的结果。在战国初年的时代背景下,杨朱"重生"思想对于身的重视和他对当权者不配合的态度是一种反抗姿态,这意味着个体意识的觉醒。杨朱后学将杨朱重生思想从一种具有反抗精神和独立意识的进步思想变成一种技术性的卫生之学。如果说杨朱对于老子是片面的、极端的发展,杨朱后学对于杨朱则是庸俗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魏晋时期和西方希腊化时期是东西方历史中少有的大动荡的年代.在这样的时代,哲学家更容易倾向于关注人生的苦难与幸福,尤其是生死问题.而《列子·杨朱篇》与伊壁鸠鲁,一东一西都对生死问题有深刻的探讨,但一个是悲观的,一个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7.
从"性"之涵义的流变入手,考察老庄杨朱等道家代表人物"人性"的定义,针对孟荀的"性善(恶)",老庄杨朱所强调的是"性真(伪)",主张通过"性修返德"的方法,朝向兼本体论和认识论为一体的"道"前进,最后达至尽性自由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道家生命哲学是道家诸子(主要是老聃、庄周等等)关于生死以及生命来源、发展、本质以及生命境界问题的基本观点。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都是由生死观入手,进而多方面展开来论述生命哲学的;与儒家的“重生恶死”倾向不同,老庄遵循“道”的运行,将生死作为自然运行的两个相互转化的阶段。在这共同的思想倾向之下,老子提出了人的“得道而生”和“随道而死”;而庄子则从“养生”入手,并在“好生”的基础上突出论证了“生死齐一”,二者最终将生命的过程解释为自然大道的运行。  相似文献   
9.
杨朱素被视为极端利己主义者而含诟千古,全因人们对"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句话的误读所致。其实,从法学的角度解读杨朱思想,可以挖掘出两方面极具积极价值的内涵一是个人本位与个体权利意识;一是对君主制的挑战与反叛。杨朱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居勒尼派在西方伦理史上首先提出快乐主义.与此同时,先秦道家杨朱一派也提出了一种人生观:为我主义,并在魏晋时期的<杨朱篇>中被演化为一种极端纵欲主义.本文主要阐述了杨朱一派与居勒尼派之间的异同.并试图说明虽然这两种人生观在历史上都受到了严厉的批判与诘难,但也不乏合理之处,现代人也许可以从中发现许多建构人生观的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