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85篇
中国政治   136篇
政治理论   41篇
综合类   5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诺敏 《思想工作》2006,(7):14-14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论述,内容深邃,意义深刻,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弘扬科学精神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科学精神促进了科学的繁荣昌盛和社会的文明发展。从蒸汽机到电动机,从热气…  相似文献   
2.
靳玉娟 《党史文苑》2007,5(8):31-33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并实行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执政方略.毛泽东执政方略具有开创性、民族性和群众性三大特点,为新时期执政方略的制定和执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当前文学的全球民族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并不是简单地指全球一体化 ,而是至少涉及全球一体化、世界体系论和社会转型论等三种内涵 ,因而需要纠正片面误解。在全球化语境中思考文学民族性 ,首先需要看到其想象内涵 ,进而需要理解其与传统民族性概念不同的全球民族性特质。过去相信存在纯粹民族性形态 ,而现在谈全球民族性就必然涉及处于全球化复杂因素渗透中的被建构或想象的文学民族性 ,包括文学产业、媒体、消费、语言、文体、形象、理论与批评等层面的全球民族性。处于全球文化经济互动中的文学的全球民族性呈现出五种景观 :种群景观、媒体景观、科技景观、金融景观和意识形态景观。认真追究全球化与民族性之间的复杂的悖论性共生境遇 ,这有助于在当前中国文学民族性问题上消除成见而产生通盘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一页,通过揭示欧文主义的实践性、渐进性等特征,从发生学的角度探讨了英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模式,及其与英国人注重于经验理性的民族特性的关系.进而揭示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与各国民族性相关这一普遍规律,并对目前我们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般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态势与我国的文化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浪潮对当代中国文化的意识形态个性和民族个性提出了严峻挑战,但也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全球化态势下我国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个性原则、兼容原则与创新原则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将维护社会稳定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相较于内地和沿海地区,民族地区的维稳环境由于具有区域性、民族性、宗教性、国际性、敏感性、复杂性等诸多特点,因此,民族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也是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一个民族的穿戴习俗是由他所居住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文化背景所决定的。穿什么、怎么穿,什么时候穿、什么场合穿,构成了一个民族穿戴习俗的基本框架。纵观人类服饰文化史,每一种服饰款式的由来,每一种穿戴趋势的形成,都离不开自然与社会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决定服饰形态,社会环境造就穿戴趋势。  相似文献   
8.
叶俊莉 《求索》2013,(9):156-158
来自四川凉山大山深入的罗庆春(彝名阿库乌雾)是少有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齐头并进且成果丰厚的当代少数民族诗人、学者。他借鉴了西方文化研究思潮的研究方法。以民族文化的研究视角,力图通过对当代少数民族诗歌的研究,审视诗人与民族文化的契合,探寻民族文化与现代科学精神的关联,探索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诗歌创作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民族文化研究视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罗庆春独特的民族文化研究视阈,作为他诗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开拓了少数民族汉语诗歌理论的研究视野.而且对少数民族汉语诗歌研究的纵深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9.
韩书堂 《理论学刊》2012,(3):117-122
民族性话语作为一个充满多义性、矛盾性的话语系统,面对具体的实践操作往往会充满某些尴尬.中国文学理论的民族性话语代表了特定历史条件下自卑与自强的民族矛盾心理,亦决定了文学理论发展上或激进或保守、或中或西、或传统或现代的方向性及资源选择.近代以来,民族性话语呈现出“虚在”与“实存”的三种历史存在形态,事实上展示了由显到隐、走向消弭的发展演变轨迹.在21世纪新的历史语境下,宽广中和的胸襟已经展现,偏激保守的民族性话语必然被中外融通、古今转换的发展路径所取代,进行中西文学理论深层结构的沟通和对接成为中国文学理论建设的价值目标和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少数民族原始主义绘画创作是伴随着西方社会艺术思潮的纷繁变化而自成一体的艺术形态,在西方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的过渡中,以藏族原始主义绘画为代表的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创作的稳定性首屈一指,在此立足于中西艺术研究的比较主义视野,基于藏族原始主义绘画分析,从原始民族思维特征、原始民族精神生活、民族文化神韵三方面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特别是原始主义绘画艺术的创作驱动和嬗变规则,揭示了民族性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创作的稳定性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