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邱兆锋 《南风窗》2010,(14):44-45
伴随着中国对于海外资源胃口的急遽膨胀,今后中日之间的海洋权益竞争将不仅仅局限于双方有管辖争议的海域,还可能进一步扩大成全球范围内的冲突。中国若想赢得更多合作的筹码,应当刻不容缓地制定出公开、透明且更具前瞻性的海洋战略。  相似文献   
2.
雷蕾  周斌 《协商论坛》2016,(7):52-55
2016年7月12日,应菲律宾单方面提出设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罔顾事实,肆意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作出并公布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裁决”,上演了一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 然而,历史是不容篡改的.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拥有坚实的历史和法律根基.尽管近代以来曾屡遭外敌入侵,但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相似文献   
3.
正第一,处理好陆权与海权的关系,以陆权作为基点,坚定地加强与拓展海权中国陆地纵深广阔,西强我弱的总体态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难以根本改变,外部潜在威胁依然存在。就总体而言,领陆安全必然居于国家安全的首位,发展陆上力量依然是中国军事力量建设的重点。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陆上主要威胁的解除,中国为之奋斗多年的国家生存利益基本得到解决,国家利益的天平正向经济发展利益和国家统一利益的方向倾斜。  相似文献   
4.
刘锦红 《法制与社会》2013,(33):170-171
在全球面临人口膨胀、陆地资源短缺的今天,保护自己的海洋权益不受侵害,开发自己的海洋资源,正在成为世界各国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利益不断向外扩展,海洋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重要。本文从资源、战略通道和国家安全形势三个方面分剐阐述了海洋权益对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个陆海兼备国家,陆地与14个国家接壤,隔海与6个国家相望,陆地边界线2.2万公里,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边海问题构成中国国家安全和中邻关系的重大问题。近两年,中国与某些邻国围绕东海南海岛屿及附近海域的争端日趋敏感复杂,需要多角度审视思考与理性应对。  相似文献   
6.
许维安  叶芍 《河北法学》2012,(4):129-133
我国海上犯罪体系指由国际刑法规范和我国刑法规范所调整的各种具体涉海犯罪构成的统一体。我国现行海上犯罪体系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难以适应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履行国际条约义务和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之需要,亟需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周边风云     
《南风窗》2011,(13)
中国重申南沙群岛主权菲律宾近期批评中国侵犯其主权,并举出6个例子,其中包括其所称3月份两艘中国巡逻艇企图冲撞一艘菲律宾测绘船一事。上个月,越南批评中国巡逻艇骚扰一艘越南石油勘探船,当时该船在越南中南部海岸外120公里处从事地震调查作业。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要求菲方停止损害中方主权和海洋权益,导致南海争议扩大化和复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和东盟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方高度重视印尼在东盟的地位和影响,愿同印尼和其他东盟国家共同努力,使双方成为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双方和本地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此,我们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第一,坚持讲信修睦。中国愿同东盟国家真诚相待、友好相处,不断巩固政治和战略互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海底区域作为未来最具经济潜力的区域和国家发展战略拓展的重要支点,是国家未来海洋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由于受传统海权观念的影响,缺乏对国际海底区域资源进行长远的开发战略,导致开发利用步伐缓慢;只有确立明确的远洋开发战略,通过积极的保护性法律法规和鼓励性政策,促使投资主体的广泛化,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以及技术保障的社会化,并以强大的海上安全保障力量为后盾,才能全面经略海洋,切实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0.
大国的崛起首先要通过海洋,正确处理海洋问题是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海洋大国也不是一天成就的。考诸历史,西方发达国家在崛起的过程中,基本伴随着几点:一、强权;二、国际司法规则;三、最主要的是这些国家长期以来有海洋文明或称蓝色文明的基因。几千年来,以农耕为主导的黄色文明已渗透到我们的骨骼和血液,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补上海洋意识这一课。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前中国海洋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首先,我们不太会通过司法、舆论争取海洋权益;同时,在走向海洋大国的进程中,民间普遍存在着一种海洋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