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胡同春 《人民检察》2012,(11):65-67
同种数罪,即相同罪名的数罪,是指数个犯罪行为均符合同一基本犯罪构成,但连续犯等特殊罪数形态除外的情况。同种数罪的处罚分三种情况:一是判决生效前一人犯有并被发现同种数罪时的处罚;二是刑罚执行期间发现同种漏罪的处罚;三是刑罚执行期间再犯同种新罪时的处罚。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对刑罚执行期间发现同种漏罪和再犯同种新罪的处罚,较少存在争议,即都主张对这两种情况实行数罪并罚;但对于法院判决生效前一人犯有并被发现同种数罪时应如何处罚,在认识上却  相似文献   
2.
少年犯杜显,男,1989年5月17日出生于广西东兰县,汉族,初中一年级文化,无业,因其于2005年8月28日晚10时许与其朋友窜到东兰县高级中学校园内找该校女生玩,因而与该校一男生发生争执,在推拉过程中杜显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朝男生的左胸刺了一刀,尔后逃离现场,后男生因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70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缓刑撤销的三个条件,但在司法实践中仍有很多情形难以把握.本文从被缓刑人所犯新罪为过失犯罪的、在缓刑考验期满后才发现犯新罪或者有漏罪的、漏罪系被缓刑人曾供述过的,发现被缓刑人隐瞒前科的、撤销缓刑后数罪并罚的,应否撤销缓刑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缓刑撤销制度提出了有关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基本案情2006年5月,被告人马某某在A市甲区伙同他人冒充军警人员抢劫被害人王某现金1万元(以下简称“第一起抢劫事实”)。同年9月,马某某在A市乙区伙同他人冒充军警人员抢劫被害人闫某某重型自卸货车一辆,经鉴定价值人民币7.5万元(以下简称“第二起抢劫事实”)。乙区公安机关接被害人闫某某报案后,对闫某某被抢劫案立案侦查,并将马某某抓获。在案件侦查起诉直至法庭审理终结,马某某仅供述第二起抢劫事实,未供述第一起抢劫事实。  相似文献   
6.
民营企业合规过程中,被发现有相同性质的“过去违法行为”未作处置,对企业合规不起诉不生影响。这是因为,“过去违法行为”与犯罪分子的认罪认罚并无挂钩;从违法行为的时间、次数、主观方面等可以判断出行为人再犯可能性较弱;行政合规的程序激励模式和重罪案件合规不起诉的法理基础,决定了重责案件有适用合规不起诉制度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文物是一个民族永恒的记忆,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传承文明。检察机关在办理涉漏罪漏犯文物犯罪案件过程中,应注重充分发挥提前介入作用,对证据收集中存在的难题,制定相关证据指引,细化证据收集标准,及时调取、查证相关旁证,进一步完善证据体系,实现全链条打击。对于专业性问题可邀请专家,听取其意见,解决文物定名、出土区域认定等专业问题。同时要会同相关单位或者部门,通过以案促治形成文物保护合力。  相似文献   
8.
追诉漏犯、漏罪工作一直是检察机关实施诉讼监督的难点和重点,既关乎国家的法律能否统一正确实施,又关乎公民的人身、财产等切身利益的有效保护。2008年以来,我院共追诉漏犯6人,漏罪5件,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均已作出有罪判决,成功率均达100%,笔者试从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追诉的漏罪漏犯案件入手,分析追诉案件分布的特点及产生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在追诉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程云龙 《法制与社会》2012,(23):286-287
在受贿案件中,经常会出现在判决宣告之后出现同种漏罪的情况,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都是按照“先并后减”的方式进行数罪并罚.受贿案件中的同种漏罪往往不是由于犯罪嫌疑人的原因造成的,但是按照“先并后减”的处理方式却会加重犯罪嫌疑人刑期,也不利于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需要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建立更科学的“同种漏罪”处罚制度.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0,(4)
<正>曾担任过阿拉善盟林业局长和水务局长的李埃新,于2006年3月27日因犯贪污罪、受贿罪被阿拉善盟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4年。两年后,让李埃新做梦也没想到的是他于2009年3月20日再次被押上审判席,接受法律庄严的审判。原来,在李埃新服刑期间,检察机关又发现李埃新存有漏罪。这真是应验了人们常说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