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激情犯罪的预防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激情犯罪较为突出,在大学生犯罪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对社会的危害很大。本文从大学生激情犯罪的内涵、原因入手,提出了几点预防大学生激情犯罪的措施,希望能对抑制或减少大学生激情犯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评说速览     
《法庭内外》2012,(10):44-45
非法证据排除不能留有余地1新刑诉法实施前的"预热第一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开庭,按照新刑诉法的要求,法官历史性地在法庭审理前,排除了对嫌疑人不利的非法证据。证人出庭作证和非法证据排除,是新刑诉法修改中的两大亮点,都在本案审理中得到了体现。尤其是首次启动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在司法实践意义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追求刑事司法法治化的过程中,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与实施至关重要。新刑诉法首次明确规定非法证据排除,意图从制度  相似文献   
3.
论点摘编     
《公安研究》2012,(2):90-94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中的"市场派"研究孙秀丽、段晓光在《东岳论丛》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市场派"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的。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与深化,它逐渐取代了"计划派"而在改革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市场派"对我国国有企业改  相似文献   
4.
激情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很多国家的法律都对其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我国的刑法当中却没有对它做出相应的规定。这对于激情犯罪多发的现状是不符的。所以我国应当对激情犯罪的刑事责任、概念、以及量刑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定。本文试图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能对我国的刑事犯罪预防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面对训斥,儿子将匕首指向父母;几句拌嘴,丈夫对妻子挥刀相向;一个剐蹭,两名司机拳脚相加直至兵刃相见,这些均属激情犯罪的案件。  相似文献   
6.
从王斌余杀人案看激情犯理论在刑事责任认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余杀人一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讨论了激情犯理论对刑事责任认定的影响,对本案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激情犯罪较为突出,在大学生犯罪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对社会的危害很大。大学生心理尚不定型,具有很大的变动性和可塑性,通过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激情犯罪行为是可以预防及矫正的。心理素质差、教育的不足是大学生激情犯罪的形成的主要内因与外因。因而从内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到外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注重环境的优化是预防大学生激情犯罪的重要形式及途径。  相似文献   
8.
袁霞 《法治研究》2010,(1):98-102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激情犯罪尤为突出,涉案学生及其家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学校教学和管理秩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干扰,也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为此,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激情犯罪的现状,究其成因展开了调查问卷,并探讨了如何针对导致大学生激情犯罪的几大因素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教育策略,以避免激情犯罪,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激情犯罪是行为人在精神上受到刺激或人身受到攻击,人格遭到侮辱后,处于难以抑制的兴奋冲动状态下实施犯罪,在此状态下,人的正常理智被削弱或丧失,表现为认识范围狭窄、自我控制能力削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其具备突发性、不计后果性、随意性、暴力性和情绪失控等特征。而药家鑫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意识清醒,知道自己行为的目的性,属于观念狭隘的应激犯罪。加强激情犯罪的立法,才能不错过一个真正的激情犯,也不放过一个弄虚作假者。  相似文献   
10.
正传统的犯罪预防理论主要致力于消除犯罪人因素,但世界范围内高涨的犯罪率证明这条道路艰难而且成效甚微。随着近年来出现的"重新发现被害人"的潮流,在刑事法领域考量被害人因素的动向日趋明显,从犯罪被害人的角度预防被害以控制犯罪,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从被害人的角度预防被害,就是在研究被害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的以被害人为核心的防范犯罪被害的各种措施。实践中的很多案件中,被害人虽然未被视为犯罪产生的原因,但被害人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