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420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内皮素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实验性大鼠心肌缺血后内皮素在心肌组织内的表达变化。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 (SABC法 ) ,对分别经过单纯缝线结扎、药物、脂质饮食预处理后结扎及假结扎处理的 5组 60只实验大鼠 ,在冠脉左前降支结扎后的不同时间点 ,观察心肌组织的内皮素表达情况。结果 阳性组各个分组的大鼠在心肌缺血早期均出现了内皮素的阳性表达 ,且经过预处理、存在慢性心肌缺血倾向的大鼠在更短的时间内出现了阳性染色 ;而假结扎对照组未见明显的阳性染色。结论 内皮素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早期心肌缺血的病理诊断指标之一 ,并可为心性猝死 (SCD)的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1案例简介蔡某,男,30岁,某日晚在某工地同人打扑克牌时突然死亡。尸检:体表无损伤;心脏重630g,表面光滑,未见渗出坏死,心外膜下脂肪稍增多,打开各室腔见室壁厚左1.5cm,右0.4cm,室间隔1.5cm;左右室腔明显扩张,以左侧为著,容量达300ml;各瓣膜周径分别为:二尖瓣7cm,三尖瓣11cm,肺动脉瓣5.5cm;主动脉根部内膜见数颗芝麻大小白色斑块。镜检: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疏松,明显离断,可见部分心肌细胞肥大红染,核大呈圆形、椭圆形、鹿角形或不规则形,肥大的心肌细胞与成纤细细胞间杂,少量心肌细胞呈空泡状,并见脂肪细胞浸润各层心肌间质,主动脉内膜片状增厚…  相似文献   
3.
心脏传导系统(CCS)疾病可引起猝死已得到公认,但其各种病变的具体意义尚需更多的资料积累。本文观察了10例经过常规检查,未发现明确死因者的CCS,现将其CCS的病理学改变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2000年~2004年间沈阳市公安局受理的10例尸检,均经过系统的尸体解剖、病理组织学和毒物分析学检查,排除了暴力、中毒和常见疾病致死。按宋一璇、姚青松[1]介绍的方法检查CCS,常规脱水、石蜡包埋,连续切片,间断取片。每例取25~35片,HE染色,少数经Masson三色染色,光镜检查。表1一般资料及心脏常规检查结果编号性别年龄职业心重(g)冠脉狭窄心脏病变死…  相似文献   
4.
臂丛阻滞麻醉治疗致冠心病人猝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案情简介某女,64岁,农民,因右肩肩周炎到一个体诊所诊治,分别于11月8日、11日、13日连续3次对疼痛部位进行臂丛阻滞麻醉治疗,在13日上午10时左右(环境为摄氏温度3℃),处以同前两次一样处方治疗,即2%利多卡因5ml3支加上0.9%氯化钠10ml2支后行右侧臂丛阻滞麻醉,治疗后10min左右,患者出现胸闷、心慌、呼吸困难,血压为零,心跳骤停,即行人工呼吸、注射肾上腺素等,经抢救无效于10时20分死亡。死后1小时尸检。成年女性尸体,发育正常,尸长143cm,尸斑和尸僵尚未形成,眼结膜无出血点,瞳孔…  相似文献   
5.
姜涛 《刑事技术》2002,(1):56-57
1 案例资料 郑某,女,45岁,农民。1998年5月31日上午9时干完农活后回家吃饭,于10时40分左右被邻居发现死在自家厨房门口,头面部有伤,怀疑他杀,遂向公安机关报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弹力膜(IEL)病变与冠心病猝死(SCD)的关系。方法从本单位近5年尸检案例中挑选60例病例和心脏标本,分为SCD组、对照组A和B组。每例分别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段取材,常规制片,HE和双重组合特殊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冠状动脉IEL,并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特殊染色的IEL进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60例中,SCD组(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30~83岁)的冠状动脉IEL缺失明显(缺失率=41.64%),未缺失的IEL失去原有弯曲度而变平直;对照组A(冠心病非猝死者,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41~80岁)的冠状动脉IEL缺失程度较SCD组稍轻(缺失率=30.53%);对照组B(无冠心病的其他死者,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7~54岁)的冠状动脉IEL仅有轻度缺失(缺失率=15.67%),多保持原有波浪状结构。统计学分析显示,SCD组与对照组、SCD组与对照组B、对照组A与对照组B之间IEL缺损率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SCD组与对照组A在IEL缺损率上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SCD与其冠状动脉IEL缺损率的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10年中,对婴儿猝死综合征(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原因的解释提出了许多新理论.这些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对以往健康婴儿的一种剧烈应激反应;二、出生时的功能或形态缺陷;三、发育异常;四、婴儿在发育关键阶段特别易受打击.一、剧烈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C-反应蛋白(CRP)对冠心病猝死(SCD)的诊断意义。方法从本教研室2001~2004年尸检案例中挑选68例案例资料和心脏标本,分为3组A组SCD(27例);B组冠心病非猝死者(21例);C组无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死者(2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每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右主支粥样硬化斑块内的CRP染色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有20例CRP免疫组化染色强阳性,6例呈较强阳性,1例为弱阳性;B组中3例呈较弱阳性,11例微弱阳性,7例为阴性;C组均未见阳性反应。结论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CRP对SCD的死后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1案情某男,17岁,与工友打架时,被猛踢外阴部一脚后,立即抱腹倒地,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小便失禁,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尸检死后12h尸检,尸长167cm,尸斑分布于体背部未受压部位,指压褪色;尸僵存在。双瞳孔等大同圆,直径5mm;口唇、指趾甲床发绀;全身体表未见明显损伤和骨折畸形。头皮下未见出血、颅骨骨折、颅内出血及脑挫伤,蛛网膜淤血,脑水肿不明显。颈部皮下和肌群未见挫伤。气管支气管内少许淡红色泡沫;胸廓未见骨折,胸腔未见积血、积液。双肺淤血、膨隆;心包腔内淡黄色积液约20mL,心外膜光滑、淤血,心壁质实,心腔及大血管内血液暗紫色流…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猝死心肌肌动蛋白缺失的免疫组织化学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和图像处理系统,对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医学研究所1994年尸检冠心病猝死和对照组病例(各15例)的心肌肌动蛋白缺失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发现冠心病猝死病例心肌纤维内有明显的肌动蛋白缺失,是大小不一,多发、散在分布;对照组无或仅局限性小灶状缺失。将检测结果定量分析比较,其差异非常显著,说明重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是否冠心病猝死,其心肌肌动蛋白缺失的范围和程度有明显差异,冠心病猝死和对照组病例心肌肌动蛋白缺失的差异具有诊断意义,而形态定量分析能较客观准确地反映心肌纤维内肌动蛋白缺失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