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2篇
  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39篇
中国共产党   46篇
中国政治   103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裁判要旨】股权转让合同中,股东家庭成员的代签行为在没有取得股东明确授权和事后追认的情况下,属于无权代理,但还应考察该行为是否构成表见代理。股权虽然具有人身属性,但是夫妻、父子关系作为特殊社会关系,在其中一方处置另一方所有且如此巨大的财产时,另一方完全不知情,不符合日常经验法则,此时应结合案件的相关事实进行综合判断。如因被代理人容忍家庭成员作为其代理人出现,股权受让方有理由相信代股东签字的行为人有代理权,则构成容忍型表见代理。  相似文献   
2.
王晶 《人民调解》2006,(9):23-23
今年4月24日刚刚出狱的王某某来到北京市崇文区龙潭街道矫正办,神情沮丧地向矫正办工作人员诉说了自己的处境。他曾经因犯票据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出狱后发现原住房已拆除,无处居住,也不知道怎样找工作。因为他的犯罪导致离婚、儿子被判给了女方,老父亲因失去了唯一的孙子而对他十分痛恨,拒绝接纳他回家。现在他感觉生活没有希望了,说:“还不如再被关起来好”。  相似文献   
3.
谈谈中国的善意取得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物权的一项重要制度。作者通过对善意取得制度进行新的价值定位,建议在制定物权法时,应注意善意取得的制度构成,以及善意取得制度与合同法中的无权处分制度、物权法中的时效取得制度的衔接和协调。  相似文献   
4.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是目前各商业银行积极开办的一项具有资金融通功能的票据业务,它为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临时性资金短缺,促进生产发展和流通扩大,增加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银行承兑汇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近年来票据纠纷案件呈不断上升趋势,给银行资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本文对当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存在的法律风险从主体上、操作程序上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即把好承兑关、转让关和付款关,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6.
无权处分与相对人取得标的物所有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权处分问题被王泽鉴先生称为“法学上之精灵” ,是一个理论界存在众多争议的复杂问题。我国《合同法》第 5 1条是对无权处分制度的规定 ,但对该条的理解可谓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大多数学者主张无权处分合同为效力待定合同 ,少数亦主张为无效合同。近年来 ,以王轶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年轻学者极力主张无权处分合同应为有效合同。该观点不仅与现有法律体系无缝衔接 ,而且与国际接轨 ,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一致 ,实为最佳选择。但是 ,根据物权与其原因行为的区分原则 ,合同生效与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并非同时发生 ,因此 ,认定无权处分合同有效并未…  相似文献   
7.
康健  赵勤 《中国律师》2003,(1):33-34
笔者在执业过程中曾遇到这样一个案例:A有一方古砚,应B之请借其赏玩,由于B本身也是书法爱好者,A允许B在妥为保护古砚的情况下使用,该砚长期由B占有。在此期间,B一直将该古砚放在自己的书房,B的访客因而认为该砚台是B的,B亦未向任何人说明其与A的关系。某日,B之子告知B自己身负巨额债务。为帮其子还债,B将自己收藏的古董出卖一空,但仍未能将钱凑足。为偿债,B将A委托其保管的古砚卖给C,C对AB之间的委托并不知情。A发现此事后向C追讨未果,因此提起诉讼。本案事实清楚,双方对此亦无异议,但问题产生在适用法律方面:现…  相似文献   
8.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我的父亲十分渴望自己的儿女中能有一位“跃出农门”、成为“吃皇粮”的“公家人”,并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因此,我从小就暗下决心,立志要实现父母的夙愿,功大不负苦心人。1989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某大学,成功跳出了“农门”。  相似文献   
9.
也论无权处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董学立 《法学论坛》2002,17(3):58-64
反对但又囿于物权行为理论解析无权处分 ,一直没有取得成功。本文以物权、债权及物权法律关系、债权法律关系的本质为分析工具 ,论证了因无权处分所引发的各种法律关系的实质 ,回答了不同法律主体在无权处分关系中的法律保护 ,指出了物权法律关系应置于《物权法》中规范调整 ,得出了无权处分合同乃确定的有效合同以及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条款对无权处分合同条款的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交易的扩大 ,尤其是我国业已加入WTO ,虽然我国法律体系已日趋完善、健全 ,但在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中 ,对于《合同法》中所规定的无权处分与《物权法》等相关规定中的善意取得制度发生冲突时如何协调 ,法律规制尚待完善 ,而且在司法实践中该如何界定与协调二者之关系 ,迫切需要法律加以规制 ,以便具体操作的便捷性 ,从而起到其保护之作用。文章从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分别立法规定着手 ,以二者之间矛盾与冲突为切入点 ,逐层分析产生二者之冲突的原因 ,最终提出解决二者冲突之方案 ,从而达到协调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