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诉答程序是民事诉讼的起始程序,就整个诉讼过程而言,它是民事诉讼程序的基础性阶段。没有诉答程序就没有民事诉讼的启动,因此诉答程序的完善与否也直接影响着整个诉讼程序的进程。而我国的诉答程序极欠完善,应借鉴美国民事诉答程序,建立与完善诉答制度。  相似文献   
2.
李富全 《四川审判》2002,(5):35-35,41
在《美国联邦法院民事诉讼规则》中,对立案和送达程序有许多非常具体的规定。诉状和答辩状在美国,民事诉讼是从原告向法院递交诉状开始的。他们的诉状一般由律师代写,这在诉状的开始部分即有交待:“兹有原告某某,经由他们的律师某某代理,就其起诉状,作如下陈述”。主要包括诉讼性质、管辖权、审判地、当事人、背景等。  相似文献   
3.
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过程中,现过分地强调一切在庭审中进行,忽视庭前准备过程,因此影响了庭审功能的充分发挥.在庭审前准备阶段应重新设置诉讼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首先应把被告提交答辩状设置为一项义务;其次,证据应当在庭前准备阶段进行交换;再次,在民事审判中应赋予当事人程序的选择权.  相似文献   
4.
周恺 《民主与法制》2014,(28):48-49
“状”又叫“书状”,是诉讼中当事人向法官陈述用的文书,现在的起诉状、公诉状、答辩状等都属于此类文书。诉讼以“状”开始。而以“判”结束,自古以来就是非常重要的诉讼文书。我们经常在一些戏剧、电影中看到它的身影,如京剧《铡美案》中就有包公读秦香莲状纸的一段唱: “驸马爷不必巧言讲,现有凭据在公堂;人来看过了香莲状,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上写着秦香莲三十二岁,状告当朝驸马郎。抛妻灭子,悔婚男儿招东床。状纸押在我的大堂上,咬牙不认你为哪桩!”  相似文献   
5.
1999年 11月 24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为新司法解释 )中第 26条第 2款之规定确定了行政诉讼领域的举证时限制度即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 10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被告不提供或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应当认定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行政诉讼举证时限制度的确立不仅有着纯诉讼法意义上的理论依据,而且还直接源自行政诉讼证据之特性。同时与行政诉讼相适应,其举证时限制度具有一系列的显著特点。   一、举证时限制度的含义 …  相似文献   
6.
一、片面追求“一步到庭”,缺乏必要的庭前准备 “一步到庭”这种庭审方式又叫直接开庭,即在开庭前,法官只有原告的起诉状和被告的答辩状,其他证据一概由当事人在法庭上提出。在庭前不同当事人及代理人接触,不进行任何庭前调查,询问取证。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提高审判工作的公开性、民主性和高效性。实质上,片面追求“一步到庭”,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答辩状属辩驳性质的法律文书。根据原告对被告执法行为不服的不同事由,行政诉讼答辩状可以分为对事实认定不服的答辩状、对法律适用不服的答辩状、对程序违法不服的答辩状、对处罚结果不服的答辩状、对诉讼程序错误的答辩状。对不同类型的答辩状各有其制作的要点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民事被告答辩制度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目前,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尚不完善,司法实践中尚存在被告不在法定答辩期间内答辩的现象,造成对原告的诉讼突袭,导致庭审效率降低。因此,有必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被告答辩失权制度,以充分发挥民事答辩制度的作用,提高诉讼效率,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9.
随着《行政复议法》的施行和《行政复议条例》的废止,行政复议答辩书的制作与要求也随之产生变化,表现在制作前提条件的不同,是否为必备文书的不同,以及制作该文书的法律责任的不同。该文书的答辩理由主要采用反驳的方法,同时也有别于一审行政答辩状的答辩理由。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答辩状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答辩状是民事诉讼程序合理运作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有着自身所特有的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在于对其进行内在的透析 ,以期对我国民事诉讼答辩状的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