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0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网络新闻的快速发展。与传统三大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相比 ,网络新闻综合了它们三者的共同特点。本文通过举例 ,阐述了我国网络新闻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网络新闻恶意炒作的成因及其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网络媒体的“恶意炒作”事件层出不穷,这对媒体的公信力与受众的利益都是一种极大的损害。网络炒新闻的危害已经逐渐为传播学者所重视,笔者将新闻恶意炒作的成因和危害加以分析,旨在为如何杜绝恶意炒作现象,提高网络媒体的权威、公信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月1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网络新闻协调局局长刘正荣、工信部通信保障局副局长赵志国接受媒体联合采访,就整治网络谣言问题介绍情况并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层干部形象的现状,与网络时代社会舆论传播的特征密切相关。“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网络时代更是如此,无论多么不起眼的事情,通过网络传播都可能添油加醋,甚至炒作得面目全非。事实上,有基层干部认为,绝大多数亲身接触的群众对他们工作很支持、理解,但素不相识的网友则喜欢恶语相加。这种来自网络的评价往往带有偏见,因为不少网民往往凭借网络新闻或者小道消息认识和评判基层干部,可能用情感取代了现实理性,甚至跟风式地认为“基层干部很坏”。  相似文献   
5.
常晓峰 《前进》2012,(3):53-54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媒体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是现代社会中十分重要的新闻传播平台和舆论宣传阵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人对资讯的需求十分注重实效,要求阅读即获得。人们对所需要的讯息通过快速的浏览标题进行筛选,因此新闻标题对于网络媒体视为生存根本的点击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郝广谦 《人民检察》2011,(10):28-30
近年来,我国网民规模迅速上升,截至2010年6月底,已达4.2亿人,数量巨大。而且网民主动关注与希望参与政治生活的兴趣,在世界各国中也名列第一。①作为区别于传统媒介的第四媒体,互联网日益成为人民群众获取信息与资讯的重要方式,也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一件很小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当代广西》2011,(1):60-60
国家语委近期发布了2009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396条新词语是从2009年全年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出现的10亿多字次的语料中找到的。  相似文献   
8.
王白石  凌亚明 《奋斗》2001,(6):48-48
随着网络技术这种集声音、色彩、数据和文字于一体互动式的新型传播媒介的出现,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利用网络技术传播新闻,可以基本上做到与事件同时“发生”。面对事件与新闻几乎同步传播的网络新闻,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时效空间受到最大限度的压缩,几乎趋近于零。面对生存的挑战。传统媒体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结合传播学理论中的议程设置对新闻网站的网络新闻进行分析(以两会期间人民网新闻排行为观察视点),可以发现新闻网站在进行议程设置时和网民心理需求之间的一些规律,网民心理需求和议程设置契合地越完美,网络新闻的前景也就越光明。网络的参与性和交互性与网民的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心理可以结合起来,这样网络新闻会日臻完美,从而更加吸引网民的眼球。  相似文献   
10.
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制约,特别是新兴科技的快速运用,城市党报的竞争环境变得越来越严峻。党报的传统优势正逐渐被众多新兴媒体替代。比如以文字见长的城市党报和电视媒体相比,就远不如它来得形象生动,受众的普及面也大大低于电视媒体。以前认为报纸的优势是方便阅读,但和网络新闻比,也远不及它的丰富快捷,更没有网络的双向互动。鉴于此,城市党报要在激烈竞争的媒体市场中站住脚,就首先得顺应时代的发展。大家知道,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随之加快,读图已经成为许多人的阅读习惯。因此可以说,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了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