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3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探讨碎米蕨叶马先蒿对动物机体的损害程度,以评价其安全性,本试验将采自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碎米蕨叶马先蒿粉碎,自制含15%和30%的碎米蕨叶马先蒿草粉鼠粮,饲喂小鼠三个月以上,随机抽取小鼠血液进行生化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尿素(BUN)、肌酐CRE的测定和血常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淋巴细胞(LYMPH)百分数、中性粒细胞(NEUT)比率和单核细胞(MONO)比率的测定。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高剂量组碎米蕨叶马先蒿对小鼠肝脏可能造成轻微损害,对小鼠肾脏可能造成损害;血液学检测结果显示,在试验第28天时WBC、LYMPH百分数、LYMPH#高剂量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EUT比率和MONO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血液学检测整个试验期间,各测定指标都在不断波动,试验后期均趋于动态平衡。上述结果表明,30%碎米蕨叶马先蒿草粉鼠粮对小鼠肝脏可造成轻微损伤、对肾脏造成损伤,但不影响造血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黄证血浆内毒素水平以及内毒素血症在阴黄证肝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阳黄组及阴黄组.采用生化法测定内毒素含量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阳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而阴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阳黄组与阴黄组ALT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组,且阴黄组显著高于阳黄组(P<0.01).阴黄组中内毒素水平与ALT活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93,P<0.01). 结论:内毒素血症为阴黄证常见并发症,内毒素血症在阴黄证肝损伤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南天竹种子提取物对三氧化二砷致肝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三氧化二砷致急性肝损伤模型,比较三氧化二砷单用及与南天竹种子提取物联用对小鼠急性肝毒性、肝组织形态和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来评价南天竹对三氧化二砷致肝毒性的减毒作用。结果三氧化二砷联用南天竹种子提取物后LD50增大了约50%,肝细胞损伤明显减轻,ALT和AST明显降低。结论联合应用南天竹种子提取物可降低三氧化二砷致肝毒性的毒性。  相似文献   
4.
1案例资料 临床经过某女,46岁。2008年12月17日,因"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昏迷约2h"入院。查体:嗜睡状,颜面挫伤,双瞳等大,光反射存在,生命体征平稳。枕部头皮血肿(8cm×8cm),MR示右颞顶部头皮轻度血肿,右颞叶后外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不同刺激时间对雷公藤甲素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EAS Ⅰ组(刺激20 min),TEAS Ⅱ组(刺激30 min)、TEAS Ⅲ组(刺激40 min),以雷公藤甲素灌胃法复制急性肝损伤模型。TEAS各组刺激“足三里”穴,每日1次,连续5 d。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肝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 α)、白介素- 10(interleukin- 10,IL- 10)、硫化氢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索排列紊乱,肝窦扩张,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坏死;各TEAS组肝脏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减轻。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及肝组织MDA、TNF- α含量明显升高(P<0.05),硫化氢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IL- 10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TEAS Ⅰ、Ⅱ、Ⅲ组大鼠血清AST、ALT含量和肝组织MDA、TNF- α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呈降低趋势(P>0.05),硫化氢含量明显升高(P<0.05)。其中TEAS Ⅲ组与TEAS Ⅰ、Ⅱ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S能减轻雷公藤甲素对肝组织的损伤,且较长时间(40 min)刺激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姜显仁 《法医学杂志》1994,10(4):181-181,183
肝破裂十天后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死亡1例姜显仁(山东省龙口市公安局;龙口265701)肝损伤非常危险,多数是受伤后短时间即死亡,也有伤后经过一段时间死亡的。有人认为受伤后在72/J’时内死亡的原因是出血性休克,是直接死因。4天后死亡的原因.为胆汁性或...  相似文献   
7.
1案例资料朱某,女,42岁。某日因交通事故致全身多处疼痛,以“右枕部头皮下血肿、肝破裂”收治入院。1.1病历资料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右枕部皮下有一3cm×3cm包块,触痛明显,腹部皮肤未见明显外伤异常。右季肋部、剑突下压痛(+),肝区叩痛(+)。CT示(图1):肝周、右结肠旁沟、盆腔积液;腹部B超示:盆腔积液,肝右叶局部回声增强。术前行“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肝右动脉血管见团块样不均匀染色;急行“肝右动脉介入栓塞术”,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后复查见肝右异常染色血管消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肝颗粒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益肝颗粒分别以1.33,2.67,5.33g/kg灌胃给药,连续8d,末次药后用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D—Gal)复制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24h后测定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结果:益肝颗粒能明显降低模型小鼠的AST、ALT和TBIL含量。结论:益肝颗粒对肝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肝豆灵对铜负荷大鼠肝损伤的干预机制。 方法 将21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肝豆灵组,每组7只。正常组大鼠接受普通饲料喂养,其余两组大鼠均接受高铜饲料喂养以复制铜负荷模型,共计12周。从第7周开始,肝豆灵组以肝豆灵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直至模型复制结束。以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分析大鼠肝组织代谢物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中溶血磷脂酰胆碱、油酸酰胺含量降低,色氨酸、苯丙氨酸、硬脂酰胺、牛磺酸鹅脱氧胆酸、甘氨胆酸、牛磺胆酸含量升高。肝豆灵组溶血磷脂酰胆碱、油酸酰胺含量升高,色氨酸、苯丙氨酸、硬脂酰胺、牛磺酸鹅脱氧胆酸、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的含量降低。〖JP〗 结论 肝豆灵对铜负荷大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胆汁酸代谢、氨基酸代谢、脂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复方芍芪多苷(SQDG)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建立卡介苗 脂多糖诱导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基础上,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匀浆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SQDG中剂量组与白芍总苷(TGP) 黄芪总皂苷(ASTs)中剂量组相比较,在降低小鼠血清中升高的ALT,AST水平及降低肝匀浆MDA水平上,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对其余指标的影响无显著性。结论:SQDG120 mg/kg和TGP 105 mg/kg ASTs 15 mg/kg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具有一定的药效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