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波,海南省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法人代表,曾任海南省国有企业监事会主席(副厅级)。到2013年2月案发前,他收受贿款699.5万元和购物卡2万元。 2014年2月17日,陈波被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定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50万元,陈波退出的701.5万元赃款依法予以没收并上缴国库。  相似文献   
2.
近闻一则笑话:《胡长清与成克杰在阴间吃官司》。说的是以“官迷、财迷和色迷”而臭名昭著的贪官胡长清、成克杰二个新鬼,大闹阴曹地府,惊动了阎王殿的各路鬼神。原因很简单,他俩为争座次排位、要求保留阳间各项优厚待遇,在阴间也吃了官司。  相似文献   
3.
《今日海南》2013,(4):22-22
腐败现象频繁“变身”,说穿了其实也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花招甚至对很多官场“老油备”来说可谓是信手拈来,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不可否认的是,在全国大力推进干部作风建设,高强度打击腐败的今天,这些花招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和成胁.想要打破腐败者的“西洋镜”,笔者认为必须在三个“心”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曾集河南省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支部书记等职务于一身的张启汉,在手握招标、材料供应等重权而又缺乏有效监督时,把权力变成了敛财的工具。最终,他不得不为自己的贪欲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5.
“温和腐败”是赵仕永的“雷人”创造,也是对廉政建设的“温柔一刀”。这种说法的独特之处在于,以前,腐败行为在腐败者那里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他们会找出许多理由来为自己开脱。但在赵仕永们看来,手中的权力与金钱是。二‘种赤裸裸的寻租关系:金钱可以买来权力,  相似文献   
6.
商华 《党建文汇》2004,(1):29-29
2003年12月4日。监察部副部长李玉赋在中山大学举行的2003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纪委书记、监察处长培训班上,向各高校领导作有关报告时指出,今后反腐工作的重点主要在于金融领域,要真正打击腐败现象就一定要加大经济处罚力度,让腐败者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李玉赋透露,2004年1月份中央纪委将召开有关会议布置全年的反腐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今后反腐的重点在金融领域,同时加强对建设工程、组织人事机构等领域方面的反腐力度。  相似文献   
7.
李柃 《创造》2015,(Z1):34-35
<正>混迹于党内的"山头主义",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利"字才是熔接其亲疏链条的核心。官场风气中有些东西,让人感觉颇不是滋味。诸如,有的同志在干部任用选拔中落了马,思前想后,竟然把原因归结为"我假如和某领导靠得更近些成为某某圈子中的人可能结局会不一样"。参加干部任用竞争失败本很正常,一个萝卜坑里毕竟只能栽一只萝卜,你才学不济,能力不如人,自然就得居下游,怎么会把思路往"是不是某圈子中人"上面扯呢?有人借自己掌握的权力钻空子捞了点不法外水,事发之后,终于受到  相似文献   
8.
张鸣 《政府法制》2011,(20):1-1
反腐败战线有好消息了,卫生部专家说:"人越腐败,死得越快。"专家不是在诅咒腐败者早死,宣扬因果报应,这种说法是有科学根据的,凡腐败者,心理压力都大,因此容易致病。专家还列举了巴西的一份调查报告:贪官比清官更容易得不治之症。只是,最后举的一个例子,却让人感觉这种说法并不那么准确。  相似文献   
9.
权力腐败者的人格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燕 《行政论坛》2004,(3):74-75,79
腐败者的人格缺陷是腐败现象发生的最为重要、最为根本的心理原因。惩治腐败不仅需要通过对权力的约束与监控机制的外部强化,通过完善的体制和健全的法规对行为者施加一定强度的压力,使其个人意志不能轻易进入权力过程,更重要的是对个体人格的培育和塑造,通过教育学习和社会实践,克服人格缺陷,促进人性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以移民、签证欺诈类罪名驱逐遣返,早在十余年前便已成为中美合作反腐的一种尝试。在此背景下,美国联邦法院首次起诉中国外逃贪官。对中国外逃贪官的判决结果,将对今后类似案件的处理具有示范意义。2015年3月中旬,美国加州联邦检察官披露,他们决定起诉逃往美国的一对中国贪官“夫妇”——前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河南周口直属仓库主任乔建军及其前妻赵世兰,并可能将其遣返中国。该名检察官还称,这对贪官夫妇将被美国联邦执法人员以移民欺诈和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