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53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社会监督具有突出的随机性、灵活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但在通常情况下,社会监督的力量是分散的,没有形成合力,并且也没有通畅的渠道来表达,因而不能形成直接而有效的监督。实行警务议事会制度以后,群众的监督力量被充分凝聚起来,各种监督信息也被充分汇集,从而形成了对被监督者全面而有效的监督。这种临时的制度安排,是我国转型期内有效监督制度稀缺的补救,同时也是建立我国长效监督机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违约补救和违约责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本文从违约补救(违约责任)中的实际履行和损害赔偿两个角度对《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我国《合同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代桂勇 《青年论坛》2007,(4):122-123
最后通牒包括最后出价和最后时限两个方面,它是商务谈判中打破僵局的一种非常规的谈判策略。最后通牒是一把双刃剑,谈判者实施它时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技巧,使用时要慎之又慎,否则会导致谈判破裂。谈判一方发出最后通牒时,另一方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策略对付最后通牒,使之失败。当最后通牒失败后,为了使谈判继续进行,发出方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补救。  相似文献   
5.
现代公司,无论其形成为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通常存在某一主体对该公司的控制权问题。如果该主体对该公司的股权比例达到了50%以上,则该主体对该公司的控制权为绝对控制权。如果没有任何主体对该公司的股权在50%以上,但某一主体是该公司的最大股东,相对于其他股东而言最有发言权,则该主体对该公司拥有相对控制权。按照西方现代企业制度观念,各出资人按出资比例对公司行使股东权(包括但不限于表决权、利润分配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正是这种天经地义的背后,几经转换、演绎,到了我国的今天,却隐藏着公司制度的…  相似文献   
6.
请求权是本权利被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权利人请求相对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从而保障其合法权益的一种实体法上的救济权。因此,将请求权划分为物权请求权、债权请求权、人身权请求权、知识产权请求权等并不科学。应当根据请求权的性质及其功能,根据本权利被侵害的具体类型,将请求权划分为防御请求权、保全请求权、补救请求权三种。唯此,才能真正建立请求权的科学体系,切实沟通实体法与程序法,严格区分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从理论上统一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最终实现对民事权利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7.
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监督,但它在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为学者们所诟病。本文通过对发回重审立法规定的合理性、实践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实然分析,揭示我国发回重审制度在实现其实体性补救和程序性制裁功能时所体现出的缺陷,并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8.
仲裁协议是仲裁制度的基础,仲裁协议有效与否直接关系着仲裁程序能否正常进行。有缺陷的仲裁协议是指仲裁协议中当事人约定的事项不清楚、不规范或内容不符合法律对仲裁协议的要求等缺陷。在仲裁实践中,有缺陷的仲裁协议随处可见。正如合同法的任择性条款是为弥补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不足而存在,仲裁法也具有与合同法相同的功能,即在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完善、有缺陷时,推定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以弥补仲裁协议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背景下,许多地方的公检法机关开始探索在公诉案件中鼓励当事人和解的办案方式即"刑事和解",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正是考虑到刑事和解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新《刑事诉讼法》将其纳入并作为一种特别程序予以规定,体现了立法者对实践探索及其价值的认可,并希望通过法律上的明确规定对其具体操作予以规范。然而,如何使之在实践中更加完善是值得深入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不利解释原则,作为解决保险合同条款争议的特殊原则,既有其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亦应有严格的适用规则。通过分析该原则的含义、目的和存在根源——保险合同附和性、技术性的本质特征,可以看出在正确借鉴国外先进做法之外,我国更应紧紧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依照严格的规则与条件,积极发挥不利解释原则的矫正、释义与补救功能,从而实现法律设置该项原则时公平与正义的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