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48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本文集中探讨了弥勒造像变迁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雕塑大理     
当一座形似“瘦书”的青铜雕塑《古道商旅》出现在我的面前,竟忽然觉得它是从遥远的盛唐走来,历经宋、元、明、清,一路的风尘仆仆。哒哒的马蹄声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力量铿锵。马背上的货物一摇一晃,脚打绑腿的赶马人尽管一身的疲惫,但对眼前的路却充满着希望、看得出作者已经把古道商运旅途中的奔波与辛酸用挥洒的雕刻刀勇敢地进行了一番“删繁就简”,留下来的已是支撑一段厚重历史的铮铮铜色骨架了。  相似文献   
3.
佛教艺术在印度和中国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佛教造像题材反映了不同时代特征。在印度,佛教艺术经历了早期"无佛像期"和大乘思想兴起后以键陀罗和马图拉两种代表各自时代特征的佛像繁荣期;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石雕艺术历经几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的民族化、隋唐佛教艺术的中国化而出现佛教造像艺术的辉煌、宋代佛教艺术的世俗化、元代造像艺术的短暂停止及其藏传佛教特征乃至明清时期石雕艺术的衰落。  相似文献   
4.
一尊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青铜礼器——“交龙纹缢”,在历经十五年之久的修复岁月,背后有社会捐赠者的财富支持,更有文博修复人员在上海博物馆里,紧锣密鼓地修复这件残损严重的青铜礼器,用耐心与寂寞的陪伴,让“交龙纹缔”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5.
乌蒙长歌     
这里是历史的上游。观音洞的化石、中水的青铜、可乐的葬墓,神奇的密码在等待破译。这里有英雄和史诗。牺牲取义的干云豪气,开风气之先的磅礴大气,穿透岁月的硝烟绽放历史的荣光。钟灵毓秀的土地,雄浑壮美的山川,雄直清刚的人杰,传奇在这里生长,创造从这里出发。崎岖苍茫、荡气回肠,一曲乌蒙长歌,萦萦未央!  相似文献   
6.
近日,由历城区政协文史委主编的摄影画册《历城古韵》出版发行。该书分“故址遗存”、“古老村落”、“名泉老井”、“寺庙道观”、“石窟造像”、“亭塔阁坊”、“古道石桥”、“老宅祠堂”、“古墓陵园”、“古树名木”十个专题.通过600余幅照片向读者展示了历城区现存的历史遗迹,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知识性和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衍荣 《侨园》2012,(10):28-29
1小莫也不分辩,含蓄地笑笑说,我相信您只要实地看过,决不会再有这些话说了.于是,我半信半疑地跟着大伙上了路. 大足地处重庆西南,东距重庆80余公里,西去成都260多公里,历史上一直是个欠发达地区,由县内的“大足川”河而得名.“大足石刻”则是散见于该县境内山峦的摩崖造像,总数约五万尊左右.这些摩崖造像大体始于唐初,鼎盛于两宋,明清时期还有零星增加,时间跨度达1200余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北山、南山、宝顶山、石篆山、石门山等五处,其中最著名的数宝顶山.  相似文献   
8.
孔冰欣 《新民周刊》2022,(32):F0003-F0003
(2022年第31期)天气酷热的话题从今年6月就开始。没想到酷热不仅来得早,还去得迟。即便已经进入8月下旬,中国还有不少地方在刷新气象纪录。真的是热崩溃了!由此产生的奇景也特别多——放在屋内的键盘热变形了;嘉陵江被晒出了江心小岛,摇身一变成为马尔代夫重庆分夫;长江重庆巴南水段沉睡超过600年的摩崖造像露出了水面……  相似文献   
9.
阿木 《新湘评论》2014,(5):57-59
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四羊方尊是不少参观者的首选。这件被誉为国之重宝的青铜礼器、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宁乡的黄材镇,1959年被调入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件于商代制作的巨大青铜礼器,一直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在时间的尘埃中传递历史的凝视。  相似文献   
10.
李昆声  闵锐 《思想战线》2011,37(4):100-105
云南早期青铜时代的研究,在学术界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其年代问题,更是聚讼未决。近年来对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大理银梭岛遗址、鲁甸野石山遗址和耿马石佛洞遗址等地进行了新的发掘,形成一批最新的考古发掘资料、最新C14测年数据和铜器金属成分分析数据,确定了一批云南早期青铜时代遗址和墓葬,并可依此对云南早期青铜时代进行断代和分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