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目前调整国际货物买卖的最重要的国际统一实体法。本文从公约适用的主体、公约不适用的销售合同及货物销售、公约不涉及的法律问题、公约适用的任意性及公约与国内法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就公约适用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某些模糊问题作了澄清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人们往往只是站在法理学和法哲学的角度来研究法律的价值,而忽视了法律的价值实际上是体现在各个部门法,贯穿于法律的各项制度中的。人们习惯于就制度论制度,就法条论法条,没有去深究这个制度或法条为什么是这样,它反映了一种什么理念。本文拟将法律价值和具体制度相结合来探讨 CISG (即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违约救济制度是如何体现“效益”这个商法的最高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货物贸易中,卖方在销售货物的同时往往需要承担一定的权利担保责任。卖方的权利担保保证买方交易安全的前提,是卖方的重要义务之一。本文旨在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卖方权利担保义务的规定及法律适用作具体解析,并试图对我国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中权利担保责任风险的防范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在于合同履行,然而实践中,合同违约现象却时有发生。实际履行制度作为一项救济手段对实现合同目的有重要意义,并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明确规定。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第46条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发现,该条项下有不同的实际履行方式及限制该条适用的因素,应根据这些限制提出完善公约实际履行制度的构想,以使实际履行制度在国际贸易纠纷解决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宣增益  王延妍 《法学杂志》2012,33(5):125-131
随着统一法之风盛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成员国已遍布全球,几乎所有贸易大国都参与其中。我国作为创始成员国在公约的司法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部分法官国际法知识相对缺乏,在公约的适用方面把握不准。文章选取若干典型判决,从公约的直接适用和选择适用两方面指出正确的公约适用方法,并通过对公约与国内法的衔接和中国对第一条第1款(b)项的保留等中国化问题的分析,明确了我国法院在适用CISG公约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湘兰  朱强 《时代法学》2006,4(1):80-88
《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仅规定了债权人收取利息的一般权利,利率的确定成了公约中最大的缺漏之一,由此带来的实践混乱减损了公约的统一价值。依据公约第7条的规定,利率应被定性为公约的“法定外缺漏”,从而应依据公约所基于的一般原则解决;多数学者所提出的“充分补偿”原则,不符合通过比较法以及公约本身立法体系所确定的利息救济的功能定位,利率补缺应适用“既给予受害方补偿又不惩罚违约方”原则;因此,利率的确定应以保护受害人的返还利益为起点,剥夺违约方的不当得利。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作者根据其办理国际商事案的笔记整理撰写,主要涉及《销售公约》的适用、公约与内国法的互动、国际法优先、原《涉外经济合同法》第6条规定的缺陷及其对中国仲裁员的但他们却往往没有意识到的负面影响;作者还希图让同行注意澳大利亚学者Marcus S Jacobs在其专门为中国同行撰写的文章中对《销售公约》适用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预期违约制度独创于英美法系之中并发展至今,旨在解决合同履行期限到来前违约危险存在时利益平衡问题,目前中国学界在采用与否以及如何与大陆法系传统相融合的问题上尚存争议,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作为两大法系妥协与融合的产物,无疑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应借鉴其以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以求平衡当事人利益并促进国际经贸之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刚 《行政与法》2004,51(5):110-112
许多国际统一法公约都设置了竞争管辖条款.这种竞争管辖条款的设置为当事人开辟了一个十分广泛而又合法的法院选择范围,从而使国际统一法公约非但没有实现阻止当事人"挑选法院"的宗旨,反而助长了当事人"挑选法院".  相似文献   
10.
作为买卖合同的两种形式,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与国内货物买卖合同存在着许多共识。但由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鲜明的涉外性,导致了二者之间的明显差异和显著不同。本文试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以下简称CISG)与我国《合同法》为出发点,通过制度的比较,分析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与国内货物买卖合同的不同之处并提出完善我国合同法的相关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