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39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5篇
法律   98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89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13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与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通往亚太地区的第一条石油运输管道已于2006年4月开工修建。太平洋石油管道是俄罗斯落实其东方能源外交战略、实施能源外交多元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区位优势重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前,中国东北与东北亚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还主要以低层次初级产品与劳务输出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出东北所拥有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加强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这需要重构区位优势,调整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地区国际分工的产业组合。为此,要加快产业转型,打造世界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替代产业;做强做大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产业。  相似文献   
3.
许亮 《东北亚论坛》2007,16(4):64-69
卢武铉主义是卢武铉就任总统后,对韩国外交安保政策进行的大胆革新,它包括自主国防、自主外交、反对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调整和"东北亚均衡者论"等政策理念。卢武铉主义是在个人与民族、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它一出台就引起了国内外的争议。面对质疑和批评,卢武铉不得不对其新外交安保政策做出调整,以致卢武铉主义的原则理念大打折扣,而其后续影响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4.
以鄂西南土家族社区为例考察民族边缘地区的宗族组织,清代中后期,宗族组织在土著大族的基础上正式形成,并呈现出与汉族社会趋同的特征,在乡村社会中发挥着基层控制的作用,体现了民族边缘地区乡村社会转型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文明论:东北亚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东北亚区域研究重要的理论架构,文明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打破传统的东亚文明“浑然一体论”的束缚,进一步理解东北亚区域文明的基础构造,把握东北亚区域文明结构体系内部“中心—边缘”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处理好国别研究和区域文明整体研究之间的关系,在比较中加深我们对东北亚区域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造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制度,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东北的落后表现在经济上,反映在制度上。在振兴东北的思路上应当具有系统性与逻辑性。振兴东北的最大障碍是人与制度的关系,从社会层面来看是文化上的落后,缺乏创新精神;从社会管理层面来看是政府示范引导不力,自身改革滞后。更新社会观念,加快政府改革是摆脱制度束缚,振兴东北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7.
在短短的五年期间(1997年7月—2002年初)里,亚太发展中地区的经济经历了两次的衰退和两次的复苏。本文论述与分析这两次经济衰退与复苏的国际经济背景,并比较分析这两次经济衰退与经济复苏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8.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一种双向的相互促进关系。中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对于区域经济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欲使中部地区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应当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使国民能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相似文献   
9.
赵放 《东北亚论坛》2004,13(3):8-12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使东北亚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 ,其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对该地区的分工协作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后 ,除日本以外 ,东北亚各国和地区受贸易和投资的牵引 ,经济获得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贸易与投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东北亚各国和地区具备开展分工协作的坚实基础 ,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障碍。作为东北亚惟一的发达国家日本 ,也正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力争在今后本地区的分工协作中掌握主导权 ,但发展的现实和趋势说明 ,日本的这一企图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转轨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承担着整个社会经济组织重构的重任,但目前我国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育迟缓、市场竞争力弱,这种状况对西部地区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极其不利。为此,文章从文化观念、体制转轨及其路径选择等方面分析了制约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积极推进在西部树立新的非公有制经济观念、积极推进西部地区的体制改革等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