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康德历史哲学的地位和理论基础长期以来处在争论当中。以历史理性批判问题为线索,康德的历史哲学相关文本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理性的现象史、判断力的反思史和道德理性的建构史。道德理性的建构史代表了康德后期关于历史哲学的成熟思考,实践理性批判因此可以看作为康德历史哲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是用目的或目的因解释世界的哲学学说,可以分为"外在目的论"和"内在目的论"。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以实践调研结果为依据,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把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环节的"外在目的"和"内在目的"诠释为"整体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环节",在分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探索优化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环节的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An analysis of the ways in which different composite monarchies conducte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reveals the interplay of structure and contingency in shaping change and the discussion of change. Hanover-Britain is compared with Saxony-Poland. Considering Britain as an example of a polity created and shaped by a dynastic personal union redresses teleological tendencies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offers an important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4.
论人工智能法律主体的法哲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骁克 《政治与法律》2021,(4):109-121
当下人工智能主体学说面临诸多问题,需从法哲学视角予以审视。就人工智能本体而言,其行为具有自主性,不宜纯粹以客体相待;从他者期望视角观察,人工智能拥有道德责任能力,系道德主体。法律主体理论经历了由自然人有限人格到全面人格,再到自然人、法人综合人格的演化过程,呈现客观化趋势,不唯理性、意志等主观要素论,其为人工智能法律主体提供了栖居空间。在目的论意义上,人工智能能够推动积极向善,助力美好生活,实现显著的经济社会价值,作为法律主体具有合目的性。在当代,传统主体哲学转向,人的哲学危机引发新思考,尤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主体-客体范式发生变化,客体主体化的历史经验及当代实践显现一种哲学可能性,即主体不限于人,从而强化了人工智能法律主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