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保护被害人的义务具有多重归属,国家、社区、家庭以及公民自身都当共同承担保护被害人的责任。国家应当是对被害人实施保护的第一义务人,社区是对被害人实施保护的直接责任者,公民自身是保护被害人权利义务双重承担者。  相似文献   
2.
农村住房及宅基地流转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维国 《法学论坛》2012,(4):102-108
农村住房及宅基地的问题是"三农"研究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农民房屋私人所有与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所有的矛盾十分突出,农村住房及宅基地流转限制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造成住房及宅基地资源大量浪费,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农村住房及宅基地制度改革与创新,建立有效的农村住房及宅基地流转机制,对于加快农村和谐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行政公产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公产是行政主体履行公共行政管理 ,给付公共福利的物之手段。行政公产的内涵不只仅涉静态之物 ,亦包括了动态的行政债权。对行政公产可从三个基本的方面予以分疏。行政公产有诸多不同于私有产权的法律特色。  相似文献   
4.
陈家林 《法律科学》2011,(4):95-101
扒窃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公共场所秘密窃取他人随身携带财物的行为。《刑法修正案(八)》对盗窃罪的修改,即"……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因顿号的使用而容易产生歧义。对此应理解为"扒窃"行为是与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相并列的一种单独构成盗窃罪的条件,而不是仅将"携带凶器扒窃"的行为入罪化。扒窃行为区别于一般盗窃行为的特征:一是发生在公共场所;二是窃取的是"随身携带"的财物。这两个特征使扒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超出了普通盗窃行为,而有了单独入罪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关于抢劫罪的行为对象存在诸多争议,文章对特殊物品不动产、财产性利益、无形财物、非法财物和被扣押财物、自己的财物能否成为抢劫对象分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浅析侵占罪     
侵占罪是刑法新增加的罪名,它是一种将自己持有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犯罪行为,它与盗窃罪等其他侵犯财产的犯罪在实践中很容易混淆,因此,本人对侵占罪的概念、特征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论述了如何区分本罪与非罪、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7.
商誉作为财产类型的一种,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司法实践界都已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但是与之类似的个人职业信誉是否应该单独地予以界定为财产,从而在婚姻关系破裂时,将其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这应该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课题。婚姻应为夫妻双方分工合作,互惠共享的一个共同体,婚姻的这种性质决定了个人职业信誉界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The nature of air disasters includes factors that exacerbate challenges in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ss. Of the 49 deceased in the US Bangla air crash in Kathmandu, Nepal, four were intact, 11 presented with burn injuries, another 11 presented with partial charring, and 23 were completely charred. Personal belongings were useful in the identification phases for all types of victims. Fingerprints were obtainable and useful in intact victims and victims with less severe burn injuries; medical and surgical information was useful in bodies with burn injuries; finally, dental findings were useful in cases of extensive charring. Other useful methods in the process included marks of identification, physical features, and exclusion. In certain resource‐limited settings, especially in closed population disasters, where scientific identification (DNA, dental records, etc.) is not currently available, personal belongings, clothing, and physical findings analyzed by an identification team using a structured organization may be cautiously used as the primary means of ide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