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7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8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54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俄罗斯与欧盟合作尽管态势良好,但成效甚微,欧盟扩张后更是陷入深刻危机.本文认为,除几乎在方方面面均为不对等的合作者因素外,俄欧双方在目标和期望上的不对称性亦是重要诱因.而能源以及后苏联空间则是俄欧博弈的主要内容.俄欧双方都在致力于构建新的合作模式,但由于分歧过多,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选择,始终受到苏俄十月革命道路的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双重性:既是直接的,又是间接的;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种双重性体现在东欧国家社会主义的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各个时期。东欧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是民族化道路。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社会主义的民族化道路,才能使社会主义真正深入人心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古巴距美国近在咫尺,遭受美国孤立和封锁已长达40余年。苏联东欧地区的社会主义政权像多米诺骨牌似的崩溃后,古巴遭受“双重打击”,形势  相似文献   
4.
李劲 《理论文萃》2007,(3):10-17
公民社会是一个源自西方的话语理念,是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在西方学者的语境中,公民社会以其特有的自治的特点,天然的与政治国家具有相对独立性”。中国学界对于公民社会理念的关注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开始系统的、严肃的理论反思。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国际上来看,在前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进程中,世界范围内的公民社会理论研究重新兴起,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原则的失败,而是社会主义一种特定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进程,前途是光明的。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的国际格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29日,上海市东欧中亚学会2005学术年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本次年会以“俄罗斯及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战略及其发展趋势”为主题,与会近60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对俄罗斯投资、俄罗斯地缘政治外交、中亚战略态势及上海合作组织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三个时间段分析了 2 0世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宗教政策的演变 ,为人们认识国家的宗教政策对宗教的导向作用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东欧共产党丧失政权始于波兰。波兰统一工人党在以团结工会为主的反对派的重压下,被迫实行多党制,结果在大选中不敌反对派,沦为在野党。而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却是由于党的领导层发生分裂,主张彻底变革的“激进改革派”占据上风,把党引向了蜕变之路,党自身的社会民主党化导致了党的分裂,为反对派通过大选获取权力铺平了道路。齐奥塞斯库在罗马尼亚执政时期对社会的压制和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注定使人们以异乎寻常的方式宣泄内心的不满。齐奥塞斯库夫妇被送上了断头台,罗马尼亚共产党也不复存在。南斯拉夫的剧变也显示出不…  相似文献   
9.
正翻开中国历史画卷,探寻苏联解体和东欧社会主义巨变的原因,得出的是同样一个结论: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当前,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呈现出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的整体态势,反腐败  相似文献   
10.
牛军 《外交评论》2013,30(5):65-81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期中国对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匈牙利五个国家的政策的演变过程。中国外交史研究中将此五国称为"东欧五国",这是基于当时的地缘政治和中国对外政策面临的问题而形成的概念,它被当时的对外政策部门用来界定其研究和实施专门的政策,这反映了那个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一些特点。通过建立分析框架和揭示该时期中国有关政策的演变过程,表明中国对一些国家政策的变化主要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与安全战略转变的结果,并不是或主要不取决于中国同这些国家双边关系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