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1.
顾伟 《党史文苑》2008,(5):71-72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价值准则和理想目标.在当代中国,公平正义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容之一和价值追求.军队政法工作必须把公平正义作为基本价值目标,并在执法、司法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2.
义理佛教是佛教传入中土后,必然要经过的发展阶段。佛教的传播经过汉魏之世依附于鬼神方术的阶段后,西晋以来,隋着佛典翻译事业的隆盛,探讨佛经义理成为风尚,如何理解教义,传播教义,成为摆在佛教徒面前的一大课题,佛教进入义理佛教阶段。义学高僧们先是用所谓“格义”法,后来又受玄学得意忘言派影响,主张不拘泥于文辞而直达意旨的解经方法,表现出玄佛合流的特征。这一切最终促使佛教哲学融入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河流,同时又使其彰显出独立的品性。  相似文献   
3.
本联邦法律规定反恐怖主义的基本原则、恐怖主义的预防及反恐怖主义的法律和组织基础、减少和(或)消除恐怖主义表现的后果及在反恐怖斗争中运用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法律和组织原则。  相似文献   
4.
毛频 《党史文苑》2008,(5):77-7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的确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高职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进程.因此,有针对性的培养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中国的法治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社会学是19世纪末出现的一种法学流派,强调法是一种社会现象,主张以社会学观点和方法研究法的实行、功能和效果.该学派的出现拓宽了法学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法认识的法哲学,从而与新自然法学派和新实证主义法学派一起成为现代西方三大主要法学流派之一.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法治成为当今中国理论界特别是法学界的重要研究范畴。陆洲所撰写的《论哈贝马斯程序主义法范式及其中国意义》(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正是在借鉴西方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对在我国如何确立法治范式、推进法治发展做出的深入探索,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蔚蓝的,一路行吟而来,带着爱琴海的浪漫气息,伯罗奔尼撒平原的刚毅勇敢,还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无数先哲未竟的蓝图;法治是阳光的,拨去了十年动乱的阴霾,为蹒跚步出泥泞的华夏儿女送来了希望,映射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程——自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来,共和国在法治的航程上已整整扬帆十年。时光荏苒、步履匆匆,回首依法治国十年  相似文献   
8.
自独立以来,印度就深受恐怖主义之苦,是世界上受恐怖主义活动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印度面临的反恐形势和任务开始多样化和复杂化。2001年“9·11”事件后,印度积极响应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虽然印美之间在反恐问题上也存有分歧,但总体而言,印度给人的感觉仍然是过于迎合美国,帮助“打造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