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大众创造了历史,因而也是社会历史的主人。”今年,市人大在提出“四项监督”时,充分考虑到市民的主人翁地位,从市民的利益出发,精心挑选了与之休戚相关的四个项目:科技进步、食品安全、维护劳动者权益以及水环境保护作为执法检查重点。那么,四项监督究竟遭遇到了哪些社会弊病?作为强大社会力量的市民又该如何呢?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我就不明白,中国的汉字,怎么能让人写得那么好看!"书法家丁跟牢回忆起自己与书法的结缘,眼里闪着泪花。对中国书法的爱,堪称赤子之心。"我练书法,不为名,不为利,就为把字写得好看,"丁跟牢说:"汉字是人民大众的,书法也是人民大众的,把汉字写好看,就是人民大众的艺术,是人民的字。"人民大会堂管理局的同志看到了丁跟牢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大》2013,(11):56-56
2000年8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下简称全国社保基金)",同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社保基金会)",负责管理运营全国社保基金和国务院批准的其他社会保障资产。这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造福人民大众,确保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的一项英明决策。全国社保基金是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在较长时期内不安排支出,主要用于弥补今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和其他  相似文献   
4.
方家胜 《传承》2012,(8):8-9,22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环境下,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它的形成与发展贯穿并指导了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路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大众坚定走中国道路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提,这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民大众,并在人民大众的中国道路实践中,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认知、方法指引、实践指导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6.
阿碧 《检察风云》2013,(5):38-40
目击证人每一次错误的指认都造成了"双重的不公正":一方面,是对被蒙冤定罪者不公正;另一方面,让那些真正的罪犯逍遥法外,也是对人民大众的不公正。在警匪片中,我们常常看到证人指认嫌疑人的场景。警方让数人站成一排,其中有警方控制的嫌疑人,也有警察和志愿者"扮演"的嫌疑人,个个看上去都像是坏人的样子。警方会让证人从数个嫌疑人中指认出"真正的"嫌疑人。虽然不少时候证人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在其短暂而光辉的人生历程中,在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伟大进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荣辱观。李大钊的荣辱观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极其珍贵的时代价值。认识和研究李大钊的荣辱观对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翔 《求是》2012,(1):47-4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关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目的。我们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深入学习,注重联系实际,真正表达大众的利益诉求,适应大众的思维特点,实现全方位覆盖,最终化为大众的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表达大众  相似文献   
9.
预约采访期间,正值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准备换届。因此采访时间定到了星期天的早上。一见到记者,许老就抱歉地说:“占用你休息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陈云同志被评弹界称为“老听客”。陈云对评弹工作的关心和指导,不仅仅因为个人爱好,更是因为评弹是人民大众文艺的一部分。这种艺术在吴语区域内联系着千千万万群众。同时,他也认为这种形式是曲艺比较成熟的曲种,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有必要加以提倡和推广。,-年代,他在杭州和上海、苏州等地,利用公余和疗养时间,听了大量的评弹书目,广泛接触各种流派的评弹艺人、创作人员和领导干部,对评弹艺术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发表了独具见解的意见。./,/年..月0,日至01日,陈云在杭州谢家花园召开了建国后评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