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正>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在改革发展的征程上,2014年全国两会,注定是一个浓墨重彩的节点——在代表委员的审议讨论里,在会内会外的互动交流中,在两会达成的共识和成果里,改革,成为最强音,汇聚成澎湃激越的主旋律。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劲引擎,将推动"中国号"巨轮,向着中国梦的美好目标奋勇前行。这是高亢激越的主旋律——全面深化改革的强音汇聚成共谋发展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及"新常态"是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当时,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年7月,习近平在与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重申了上述新常态观点:"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他认为有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  相似文献   
3.
<正>主动应对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无疑是2015年两会的重大主题。十大数字勾画出新常态下中国在2015年的大致走向。GDP增长7%左右2015年GDP增长7%左右。这一数字较去年下调了0.5个百分点,也是2004年以来最低的预期目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上行动力不足,调低增速目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如何正确理解这一论断的重要性?我国的经济发展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这一科学论断?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同志。记者:我们现在以“发展”取代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增长”,强调“又好又快”,提出这一新论断的意义是什么?刘树成: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变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成共识,如何解读,却出现了分歧。有部分观点认为,由于前期宏观政策的有关失误,中国经济已经处于滞胀状态或者至少是面临滞胀风险。“这种解读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学部委员刘树成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直接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刘树成撰文认为,“十五”计划是在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九五”计划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基础上开始的。正是在“九五”期间,我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三个重大变化: 其一,我国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商品供给长期短缺的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九五”期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