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藤嘉一是日本公派留学生,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毕业。近日,他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里说:“就说越精英,包括北大我原来的同学,越精英越从众,越精英越虚荣,越精英越跟风,这是我的一个体会。”另一参加节目的嘉宾梁文道赞同道:“陈丹青我们几个一起去广西,我们有一个观察就是,中国现在越是重点的精英大学,学生们跟你聊的事越俗气,  相似文献   
2.
诗三首     
常理 当知万事化无常,进退人生应有疆。 狂躁心神亡理智,贪婪横祸起萧墙。 害人常使良知殒,利己必将人格伤。 道法自然宁静处,三餐清淡寿域长。  相似文献   
3.
诗三首     
正~~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4,(1)
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强调道德的约束作用,在"利己"的同时,要更多考虑社会公众的利益,才能保证市场合理有序地运行。同样,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的发展,学会合作很重要,合作才能双赢。  相似文献   
5.
名家解围     
宋桂奇 《政府法制》2013,(15):49-49
大凡为人,想必都会经历过陷入尴尬之境的困窘,对此,机敏者自可从容化解,而那些反应不那么迅速者,便有可能面红耳赤,一脸难堪。这时,若有旁观者替其解围,他或她一定会感激不尽吧?故此,在他人受窘之时,若能知晓一些幽默解围之法——用幽默妙语来转移人们的关注点,使受窘者的难堪得以摆脱,让自己的形象得到提升,无疑是一件利人且利己的大好事。  相似文献   
6.
认知失调发生时,个体在心理上会做出同化、顺应或拒斥的不同反应。通常情况下,会做出同化或拒斥的心理反应来维持其原有态度。要改变个体的错误态度,在其原有认知完形的打破方式上反证推理优于直接否定,在认知失调程度上中等为宜。转型期极端利己道德态度比常态社会更为严重,要通过道德教育进行矫治。依据认知失调与态度改变的一般规律,道德教育者一要通过道德对话引发教育对象的道德认知失调;二要合理控制道德态度差距;三要先使其顺应合理利己道德态度,再进一步引导提升。  相似文献   
7.
张楠 《社会主义研究》2008,3(1):113-115
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与运行中,部分地方政府表现出严重的地方利己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其他地方政府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地方政府利己行为的原因有思想、经济和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必须建立一个"全国统筹的、全民性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建规范的地方政府的自律与他律机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与协调能力,才能制止这种地方利己行为:  相似文献   
8.
赵雪霞 《前沿》2008,(1):68-70
斯密问题从现有的资料看是19世纪中叶的德国历史学派提出的更为可信,对于斯密问题学术界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争论争,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对立论和统一论。当然也有中问派的观点,但影响不大。斯密问题实质上是利己与利他的关系问题矛盾冲突尖锐化在资本主义初期的表现形式。作为当时最敏锐的观察家和深刻的思想家的斯密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系统化的理论证明。说明斯密问题作为一般的经济与伦理或利己与利他的关系问题是存在的,但在斯密本人那里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经济人的谋利行为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动力之一,但经济人的谋利行为应以不损害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前提。损人利己和舍己为人只是道德层次关系中的两极,分析的道德层次关系有七层:损人损己、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利己不损人,利己利人、利人不利己、舍己为人。其中利己不损人是经济人应遵守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0.
段博楠 《学理论》2014,(2):36-37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鼻祖,更是西方伦理学的代表性人物。斯密从人性作为切入点进行考察,对人在社会中的行为价值取向进行深刻论述。同情、利己和合宜思想作为亚当·斯密伦理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其思想内核,对我国现代化发展有强烈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