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晓亮 《理论前沿》2003,1(13):19-21
尊重劳动应当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只重视体力劳动属于狭隘的劳动观,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更大,科技人员、企业家是复杂劳动的承担者。对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要坚决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我国私营企业主的收入来源问题,从其合法性角度进行了剖析。认为,我国私营企业主的收入来源主要分为以下四种:即合法的劳动收入、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未定性的占有职工剩余劳动收入和非法的偷逃个人所得税收入。其中,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是我国私营企业主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扭转劳动所得在GDP中的利益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勇良 《南风窗》2007,(17):60-62
劳动所得比重较低,资本所得比重较高,也是现行发展方式难以转变的一个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4.
论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与收入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实现形式将发生重大变更。按劳分配须通过市场来实现,市场是实现按劳分配的基本形式,就业和劳动收入都取决于市场。市场机制既是经济运行机制,又是劳动收入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劳动收入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分配方式,它的存在有利于扩大就业机会和保持社会稳定,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必须依法保护非劳动收入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这一颇具理论创新的新提法,为今后通过修宪和立法保护私有财产作了政治意识形态上的铺垫。  相似文献   
7.
《人大建设》2003,(1):48-48
  相似文献   
8.
研究劳动收入比重偏低的原因和对策,对提高我国劳动收入比重,促进我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破解收入差距难题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合理因素和不合理因素两方面对导致劳动收入比重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双重分析,重点提出通过完善劳动收入淡判制度和宏观调节机制等提高劳动收入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2007年,全国工资总额2.8万亿元,国有企业发放1.62亿元,占57.6%;其他经济成分发放1.18万亿元,占38.5%。但国有企业职工人数仅占全国城镇就业总人数的21.8%,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占70%。可见非公有制经济劳动者收入低到什么程度。2009年,全国私营企业实现利润达到6849亿元。在"十五"期间,非公有制经济的利润年均增长41.2%,其中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