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诠释与新变──当代文化视野中的古典诗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学术视角下,对古典诗词进行重新诠释不外乎美学批评、文化批评两种模式。进行关学探视,见到的是古典诗词的灵魂;进行社会文化考察,见到的是古典诗词的“原生态”。当代也正是通过这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学术研究,揭示出古典诗词的文学价值、文学史价值、文献价值,达到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的研究目的。在“古为令用”视角下,当代古典诗词主要体现出四重价值,即社会政治价值、人类文化史价值、审美欣赏价值、创作借鉴价值。当代对古典诗词的吸纳、利用方式主要有:用其意蕴、用其语句、用其意境、用其形式以及用其原理等,从而使古典诗词的“关貌”和“灵魂”在当代文艺创作与文化消费中得以再现、“复活”。  相似文献   
2.
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己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学外国织帽子的方法,要织中国的帽子。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扬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搬要搬一些,但要以自己的东西为主。要《死魂灵》,也要《阿Q正传》。鲁迅翻译了《死魂灵》、《毁灭》等等,  相似文献   
3.
刘艳泽 《实践》2014,(9):32-32
<正>中华民族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并将思考结晶运用于实践,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铸就了上下五千年辉煌文明。要想梳理出中华智慧的大脉络,实属不易。在此,仅就其中影响深远的两点稍加阐述,和大家共同品评古老智慧的美丽与博大。领袖之道: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以民为本做一个杰出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人给出了意味深长的回答:"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  相似文献   
4.
群众 声音     
《群众》2011,(10):1-1
读历史要有方法。一是客观公正,一分为二;二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客观公正一分为二是个方法论问题,实际上是个观念立场问题。同样一朵花,在不同角度的观察者眼里,它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形状和颜色。……同样,读历史并不是为了读历史而读历史。读历史的目的是古为今用。如果一味地照搬、照抄古人的经验乃至教训,则同样会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境。唯有把历史经验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读出历史的新意,读出历史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监察》2011,(20):47-47
慎海雄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读历史不仅仅要掌握中外历史知识。更重要的在于知古鉴今、古为今用,真正把学历史的成效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落实在提高领导工作水平上。当前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学而不思、思而不学的问题仍然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地理环境利大于弊,大国地理颇为优越,但也存在美中不足,需要趋利避害.中华地缘战略思想源远流长,包括合纵连横、远交近攻、以夷制夷、睦邻周边等,对其扬弃可以古为今用.面向未来维护中国的国土安全与地缘利益,应弘扬务实王道,注重统筹兼顾,推进"一带一路",谋划"大周边"战略.  相似文献   
7.
“二十四史”是毛泽东读了一生的书.毛泽东阅读、批注、评论、运用“二十四史”,常常体现出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的鲜明观点.对毛泽东揽史,可从五个方面来分析:从不回避,甚至有意彰显像严谨的历史学家那样的读史情怀;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特别是阶级史观,对中国历史发展运动线索进行整体评述;带着浓厚的情感,关注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国家的统一,关注中国历史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发展;对“二十四史”记载的内容,采用批判分析的方法;毛泽东读史、评史、用史的目的,是古为今用,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借鉴治国理政方法.  相似文献   
8.
林萌 《今日海南》2008,(12):34-35
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的海南省博物馆,11月15日正式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这标志着海南省博物馆长期“有馆无舍”的尴尬历史彻底结束。它将秉承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吸收历史文化的精髓,打造有体现鲜明历史特征的文化产品,将海南的历史宝藏转化成为文化发展的现实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9.
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小康”一词来自中华古代经典《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是中华民族先人认为的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古为今用,点石成金,赋予“小康”一词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崭新的时代内容:“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800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0.
石洪涛 《中国监察》2013,(22):46-46
应积极借鉴我国古代廉政文化,总结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运用历史智慧,借古鉴今,古为今用,丰富廉政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