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8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屈指计算,如今距离呼格吉勒图被执行死刑,已经18年。现在,呼格吉勒图案终于平反,1996年的原审判决被撤销,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改判呼格吉勒图无罪。真相大白,沉冤昭雪,公众额手相庆,举国欢呼如潮。冤案的纠正令人欣慰,但却不该过度欢呼,而应沉静下来反思:为什么呼格吉勒图案会  相似文献   
2.
热面孔     
英拉在泰北散心2014年12月26日,泰国前总理英拉与儿子出现在清迈夜灯县举办的冬季盛会上。英拉一身休闲,在举办活动的体育馆内购买小吃,大方与民众合影留念,还带儿子到花海拍照,体验趣味农家乐。2014年5月7日,泰国宪法法院裁决英拉滥用职权罪名成立,解除其总理职务。2014年  相似文献   
3.
<正>编者按:近年来曝光的一系列冤假错案,从湖北佘祥林案、河南赵作海案、河北聂树斌案、云南杜培武案、浙江张氏叔侄案、安徽于英生案,直到最近的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一再跌破一个社会应有的良知底线,令人触目惊心,也让中国蒙羞。所有这些冤案都指向一个罪魁——刑讯逼供!冤假错案何以频频发生?昭示的是长期以来中国司法理念误区和司法制度顶层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在这些案子中,或者"死者"归来,或者真凶落网,沉冤终于昭雪,但人  相似文献   
4.
现在,李三仁一家几乎还住在18年前的大院里。18年的时间,改变了不少东西,毛纺厂倒闭、卷烟厂搬迁、李家从平房搬到楼房、孙女出生……这些或大或小的事情对李家来说,却总是如同插曲一般的存在,唯一的主线和大事,仍是二儿子呼格吉勒图的"冤情"。从18年前起至今,这个家庭似乎就被滞留在那个时空里,任周遭如何变迁,一家人的心里都被过去塞得满满的。随着呼格吉勒图被判处死刑,李家的命运也悄然发生了巨变。近日,笔者走访了呼格吉勒图的家人。"要是当时告诉他不要承认没做过的事,也许儿子不会死。"  相似文献   
5.
河南赵作海案、浙江张氏叔侄案、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福建念斌案……近年来,刑事冤错案件不断引发社会舆论高度关注,国家赔偿亦被推上风口浪尖。众声喧哗中,2015年1月旧,国家赔偿法迎来了实施20周年纪念。创设:寄予厚望这是一部被誉为法治里程碑的法律。1989年4月4日,备受瞩目的行政诉讼法在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解决了"民告官"的难题。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旦公民权益受到侵害,  相似文献   
6.
呼格吉勒图被追认无罪3个多月后,制造了这一冤案的内蒙古公安系统再度成为焦点.此次爆发于2015年3月22日的新闻,主角是呼格吉勒图案发生时任内蒙古公安厅厅长的赵黎平. 这天凌晨,中国最具权威性的新闻机构之一新华社发布了一则故意杀人案信息,这起于20多个小时前发生在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的持枪杀人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前副主席赵黎平.消息发布第一时间,赵黎平的身份被进一步还原为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前厅长.  相似文献   
7.
作为第一个在媒体上公开报道呼格吉勒图案的记者,在该案沉冤得雪后,再度回忆当年调查的全过程,我感慨万千. 泣血的呼唤 2006年年初,我在《法律与生活》杂志担任编辑、记者.一天晚上,我突然接到好友楚京辉的电话.他用颇为神秘的语气告诉我:“刚才和内蒙古公安厅的一个哥们儿喝酒,说到正在办的一起公安部督办的大案,其中有个案子可能弄错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审判》:呼格吉勒图案已经由内蒙古高院依法予以纠正,请您介绍一下,原来的判决究竟存在哪些问题?赵建平:原判在证据的审查判断和运用方面出现问题。主要是将血型鉴定作为了主要的定案依据;而忽视了血型鉴定不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对无罪供述及其辩解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有罪供述与其他证据不符存在的矛盾没有得以合理排除。《中国审判》:导致该案当年被锚判的原因有哪些?赵建平:导致该案错判的原因很多,不过主要是在证据的收集、鉴定、审查、采信上存在失误。正如再审判决  相似文献   
9.
重要鉴定结果曾缺失《中国审判》:在审理呼格吉勒图案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点问题?孙炜:这个案子的难点主要在于证据基础太差,先天的证据基础薄弱。从客观证据来看,现场勘查并没有直接反映作案人的证据,尸检鉴定仅是被害人的损伤情况和致死原因。刑事科学技术鉴定(血型鉴定)检测出呼格吉勒图指甲缝内附着物为O型人血,与被害人血型相同,另有一份检测呼格吉勒图血型的物证检验报告。其中唯一有联系的只有血型鉴定,但不具有排他性、唯一性。当时的调查重点主要在于口供,而缺乏一些很有价值的鉴定,如被害人  相似文献   
10.
"杀人犯"被执行死刑多年后,真凶意外落网——河北聂树斌案曾一度引发公众高度关注。2005年,内蒙古爆出一起与聂树斌案极其相似的"呼格吉勒图案",但此案至今仍在原地踏步。近日,"呼格吉勒图案"一重要证据,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