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青 《警察教育》2004,(5):37-41
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是我国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将罪刑法定原则明确规定在刑法中,这是修订后的我国刑法的一个显著特点。罪刑法定原则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对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有指导意义的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国家与社会的法制精神,  相似文献   
2.
书面审在刑事审判中的合理运用,能有效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也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在刑事正式审理程序中,书面审主要运用于上诉之法律审以及建立在被告人同意基础上的处刑命令程序和认罪答辩程序。在遵守传闻证据规则和控辩双方合意的前提下,允许在言词审判中适度运用书面审。在我国的刑事审理程序中也应当确立书面审的几种运用方式,以合理简化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3.
马锁文 《学习论坛》2000,(11):47-48
我国新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及其处罚,其中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真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至此,在立法上正式确立单位犯罪的名称,宣告理论界关于非自然人犯罪(包括集团犯罪)称谓的争论告一段落。“法人犯罪”的提法当然仍可使用于理论探索方面(实质上应涵括于单位犯罪之内),但“单位犯罪”已被确立为法律术语。然而,…  相似文献   
4.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修订后的《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旗帜鲜明地将罪刑法定原则载入刑法典显要位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 35条规定:“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可知辩护人的责任就是为了实现实体正义。要达到实体正义,罪刑法定原则是非常必要的。没有这一原则,实体正义就不可能达到。因此,…  相似文献   
5.
《党课》2008,(2):74-75
北欧是世界上最廉政的地区之一,北欧五国在国际有关廉政评比中基本处于“最廉政的十个国家”之列。令人不解的是,被全世界公认为最廉政的北欧,并非重典横行,相反却是对腐败处刑最轻的地方,如芬兰对腐败犯罪的最高刑罚仅为有期徒刑四年。因此在许多人看来,北欧的廉政建设成就简直是个谜。那么,北欧国家能够如此廉政究竟依靠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刑法溯及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陈文盛 《党课》2010,(2):23-24
治理严重腐败,很多人会想到用重典,而在全世界公认最廉政的北欧,却是对腐败处刑最轻的地方,如芬兰对腐败犯罪的最高刑罚为有期徒刑四年。在许多人看来,北欧的廉政建设成就简直就是一个谜。到底是什么使北欧国家变得如此廉政呢?  相似文献   
8.
盗窃罪与侵占罪在处刑上相差甚远,而且侵占罪属于自诉案件,最高刑期为五年;盗窃罪属于公诉案件,其最高刑期可处至无期徒刑。实践中,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9.
金融工作人员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较一般公民涉嫌假币犯罪具有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决定了其一旦涉嫌购买假币等犯罪必将受到法律严惩。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的《规定》与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因存在着定罪处刑数额标准不一致的矛盾,导致执法较为混乱,亟待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一.罪刑法定的实际代价 “罪刑法定”又称罪刑法定主义,即所谓“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这一来自西方的法律格言,是对罪刑法定含义的高度概括。我国1997年刑法第3条将罪刑法定表述为:“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一表述显示出罪刑法定原则具有一种限制机能,要求法官在法律明文规定的范围内来认定犯罪,惩罚犯罪。从某种意义来说,罪刑法定原则在国家刑罚权与公民个人自由之间划出了一条明确的界限,从而防止司法权滥用,以实现尊重人权和限制司法权这一罪刑法定的根本宗旨。但罪刑法定倡导的是一种形式合理性,那么,为了实现这一形式合理性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为刑法作为成文法不可能囊括社会各种犯罪形态,社会还存在着大量的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但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如何在罪与非罪,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