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多难兴邦"是民族祖先治国安邦的重要理念,其意是说,遭遇灾难,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化难为福,使国家再度振兴。这一辉煌理念,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时有透露,影响极其深远。它不仅在历史上曾广泛激励中华儿女不断推动本民族走向文明进步,而且到了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命与健康及社会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劫难。面对这一劫难,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其中最关键一项,就是汲取历史经验,拿起祖先留下的"多难兴邦"思想武器,促进国民"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顽强拼搏,英勇奋斗,以便彻底扫除疫魔,重整家园,最终推进小康社会理想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2.
"多难"与"兴邦"本质上并非绝对的因果关系。面对灾难,如果措施得当、应对成功,就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国民致力于国家建设,从而走上国家富强、民族兴盛之路。  相似文献   
3.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一场覆盖全国的"抗疫战"迅速打响,并且取得了胜利在望的伟大成绩。虽然疫情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但各级党委、政府和大多数人民群众,都对"抗疫战"胜利后的工作进展充满必胜的信心。很多人从"多难兴邦"的角度和"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怒号;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奔猛"的观念出发,来理解此次"抗疫战"的意义,对实现今年的各项指标充满自信、勇气和智慧。  相似文献   
4.
钱七虎 《党建》2020,(3):35-37
2020年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然而,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心急如焚,也想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便在第一时间向武汉抗疫一线捐赠了人民币650万元。多难兴邦!我坚信,在党中央和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  相似文献   
5.
黄波 《法制博览》2011,(4):29-29
庚子事变于国家于慈禧个人都堪称奇耻大辱。当日逃难的情形,多种笔记中都有真切记载,如率军勤王,在慈禧轿前护驾的岑春煊后来撰文回忆,“太后御蓝布衫,以红棉带束发。帝御旧葛纱袍,当盛暑流汗,胸背粘腻,蝇蚋群集,手自挥斥。  相似文献   
6.
与灾难斗争的社会实践是影响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重要因素。"多难兴邦"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与灾难斗争的历程中不断发展的特殊规律。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正视灾难,在与灾难的斗争中推动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是以天下为己任、勇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担当精神。"多难兴邦"这一古训与"忧患意识"是一脉相承的,只要正确面对、把握得当,自然灾害与社会冲突也会成为砥砺前行的历史"推进剂"。注重历史经验为我们战胜困难提供了历史借鉴,见微知著的文化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把祸患与困难解决在萌芽状态,传统的救荒体系、医药水利等学科的发展也在跨越艰难险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些都为中华民族在磨难中成长、奋起提供了思想源泉与现实动力。  相似文献   
8.
"多难兴邦"乃中国古训,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蕴含着历史的辩证法.温家宝总理在汶川考察时给"多难兴邦"这一古训赋予了新的内涵."多难兴邦"蕴含着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将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战胜各种灾难.中国必将以更文明、更强大的姿态展现在世界舞台,中华民族必将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9.
牛海红  吴冰 《实践》2014,(5):31-31
历史逻辑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难兴邦,殷忧启圣”。“失败为成功之母。”毛泽东同志也长说,前途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0.
郑丽芳 《传承》2008,(18):94-95
"多难兴邦"乃中国古训,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蕴含着历史的辩证法。温家宝总理在汶川考察时给"多难兴邦"这一古训赋予了新的内涵。"多难兴邦"蕴含着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将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战胜各种灾难,中国必将以更文明、更强大的姿态展现在世界舞台,中华民族必将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