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板桥口乡距离通江县有55公里,从县城出发沿着山路行驶1个多小时,到了乡镇的集市,继续往深山里行驶10来分钟,才是城子山村.在村口的岔路上,竖着一块巨大的宣传牌—城子山扶贫连片开发干果产业园."扶贫"二字触动人心,在大巴山区,不少村落因恶劣的自然环境,闭塞的信息渠道,村民生活十分艰难,城子山村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初见杨彬,若不是他架着双拐,你不会觉得他是残疾人。他是仪表堂堂的巴山汉子,眉宇间有一股英豪之气。看着他艰难而又自信地行走着,身后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脚印"。不当军官当村官1987年,19岁的杨彬决定放弃高考,走出大巴山到部队当兵。这个决定,气得老父亲10多天不和他说话,直到临走当天才在母亲的劝说下,去送了他。在徐州服役期间,他表现优异,很快当上了连队文书。若正常发展,考军校、提干将会顺理成章。1989年,杨彬回乡探亲,看到家乡依然是"山高路又远,打米磨面翻几碥,一盏油灯照三晚"的困境,他坐不住了,想返乡  相似文献   
3.
《党建》2009,(6):17-18
蜀道难,蜀道上执勤交警自然不易。 四川省达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魏兴中队原中队长向守牧,就是值守在大巴山区蜀道上众多交警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4.
索宇 《世纪桥》2010,(7):44-45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包括山地、高原和丘陵在内,广义的山地共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山地面积不仅广大,而且地势高峻。海拔高于1000米的山地和高原超过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一半,海拔超过500米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4%。如何合理利用山地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历史也提供了这方面的一些经验。清代,人口增长和军事扩张导致了大规模的移民。移民者不仅涌向新近征服的边境地区或海外,而且为开发资源,他们也进入中国本土的山区和沼泽地带。  相似文献   
5.
在四川省大巴山区升钟水库的一个湖中村,有位名叫王守奇的教师,过去每天都要划着一艘小木船,风雨无阻地接送分散在几个岛上的孩子上下学。学校简陋,但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小学毕业合格率却连续多年保持100%。24年来,从这所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走出了400多名学生,其中有30多人考进了大学。  相似文献   
6.
黑丁 《法庭内外》2007,(10):48-51
2007年6月25日,当美丽干练的殷珺燕律师以合伙人的身份成为京城一家律师事务所的主任时,谁曾想到,这个容貌俏丽的京城女律师,20前曾是四川大巴山区的“童养媳”,13岁时被人贩子拐卖。她逃离魔掌后四处流浪漂泊,被好心人收养后教她学文化。17岁时她连汉语拼音都不会念,却凭着超人的毅力和刻苦,从一字不识到拿下自学考试法律本科文凭她只用了4年时间,而她通过全国律师考试时年仅20岁。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社会》2007,(10):53-54
2007年6月25日,当美丽干练的殷燕律师以合伙人的身份成为京城一家律师事务所的主任时。谁曾想到,这个容貌俏丽的京城女律师,20年前曾是四川大巴山区的“童养媳”,13岁时被人贩子拐卖。她逃离魔掌后四处流浪漂泊,被好心人收养后教她学文化,17岁时她连汉语拼音都不会念,却凭着超人的毅力和刻苦,用4年时间获得法律本科文凭并通过拿国律师考试。  相似文献   
8.
律政俏佳人     
丁一鹤 《江淮法治》2007,(9X):15-16
2007年6月25日,当美丽干练的殷燕珺以合伙人的身份成为京城一家律师事务所的主任时,谁曾想到,这个俏丽的妇女律师,20年前曾是四川大巴山区最后一代“童养媳”,15年前曾被人贩子拐卖,而最初连汉语拼音都不会念的她,却凭着超人的毅力刻苦学习,用4年时间获得法律本科文凭,并通过全国律师考试。  相似文献   
9.
城口县地处重庆市最北端,位于大巴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发展条件差,扶贫难度很大,属于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截至2005年底,全县仍有4.28万贫困人口,其中,3万余人居住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寒深石山区,且1.5万人缺地、缺路、缺水、缺电。  相似文献   
10.
<正>"谁种粮,谁受益"。宣汉试点调整粮食直补政策,按种粮面积补贴,大大地激发出种粮农民的积极性2014年1月9日上午,大巴山区深处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小雪,宣汉县花池乡大池村的数十位村民围坐在火堆边,熊熊的炭火使院坝充满了浓浓的暖意。"谁种粮,谁受益",当聊起粮食直补政策调整后带来的变化时,大伙儿七嘴八舌争着发言。六组的种粮大户蒲胜雨掩饰不住一脸的兴奋:"我种邻居的地三四年了,还第一次拿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