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258篇
中国政治   93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欣 《党史文汇》2006,(1):36-40
今年,是林枫诞生100周年. 很久以前,我就认识了林枫.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从晋西南到晋西北,再到晋绥解放区,我都在他领导的地区做新闻工作.建国以后到了北京,1957年秋我到<光明日报>社工作.这张报纸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以党的文教方针政策为宣传重点.当时,林枫正在北京,先后担任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兼国务院业余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校长等职,从1959年3月起又是中共中央文教组成员.因此,每逢在编辑工作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我就去请教他.尽管他的工作异常繁忙,但对于我历次提出的约谈的要求,他总是慨然应允,及时安排时间.每次他都亲切接谈,谆谆诱导,发表引人深思的精辟见解.我带去请教的一些难题,总能得到圆满的回答.有时看到我们报纸上某些报道或评论偏颇欠妥,他也主动地打招呼,提醒注意,及时纠正了出现的差错.他不单是对文教方针宣传中的问题提出意见,有时还就报纸编辑业务方面给予富有卓识远见的指点.这种交往前后持续10年,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我们先后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投入监狱.前后10年,从林枫同志历次谈话中得到的教诲和启示,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云支 《党建文汇》2002,(8):22-22
共和国成立之前,党在艰苦的条件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推进乡村民主。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迎来了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春天;但“大跃进”的到来,使乡村民主化进程蒙上了阴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广袤的田野重现了勃勃的生机。  相似文献   
3.
李原 《党员特刊》2003,(7):48-51
1959年7月2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庐山召开。  相似文献   
4.
肖斌 《北京党史》2007,(3):27-29
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出现的严重自然灾害和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企业严重亏损,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为了扭转这种困难局面,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焦裕禄有3个儿子和3个女儿,焦跃进是焦裕禄的第五个孩子,因为出生那年正赶上大跃进,父亲就为他取名为跃进。1976年,焦跃进高中毕业后在本县的义封乡务农,3年后按政策回城,到团县委当组织部长,1983年下到县里的一个比较贫困的乡当上了乡长。接下来上县委党校学习两年,1986年又到一个叫做坝头的乡里当了党委书记。应该说土生土长的焦跃进在基层农村的摸爬滚打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徐水县是河北省中部的一个县,它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以"共产主义试点,"独树一帜,闻名遐迩.它对于全国范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影响广泛且深刻.  相似文献   
7.
曾几何时,中国也流行起了“刮大风”。“大跃进”的“浮夸风”吹瘪了老百姓的肚子甚至饿死了人;“文革”期间的造反风让中国综合国力至少倒退了10—20年。进入市场经济后的今天,各种风仍然盛行:“腐败风”欲止又扬,“城建风”方兴未艾,而在前几年刮起来的园区开发风,目前正风靡  相似文献   
8.
杨奇 《广东党史》2007,(1):53-54
我在70岁离开工作岗位以后,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于是每日看报读书,自得其乐。正如《论语》所谓:“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据《辞海》注释③:“老”,是“死”的讳称)。15年来,我读的书很杂,主要是中国近现代史,以及有关的人物传记等文章。许多前  相似文献   
9.
对毛泽东“大跃进”时期提倡“留有余地”的几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跃进"运动时期,针对高指标和浮夸风,毛泽东反复强调要"留有余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这一时期复杂的思绪脉络。在以"鼓劲"、"升温"为基调的成都会议和武汉会议上,毛泽东警示各地定计划要"务实"、"谨慎","留有余地",体现出热中带冷的思想方法;"大跃进"高潮阶段,对决策"1070万吨钢"的细致、多谋和谨慎,不仅体现了他要求"留有余地"的一贯思路,也表达出他对目标恐难实现的担忧和疑虑;"大跃进"纠"左"阶段,专门从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角度对"留有余地"进行阐述,不仅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也体现出思想方法上的提升和发展;"大跃进"反复直到结束阶段,毛泽东把对"留有余地"的思考,进一步放到了掌握工作主动权、提高全党领导国家经济建设水平的战略高度,体现出他认识上的更上层楼;"大跃进"运动结束后,仍持续不断地讲"留有余地",反映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速度和建设规律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谈乐炎 《小康》2012,(6):106-109
1962年初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以其七千人的空前规模载入史册。这个会议为什么要扩大到七千人?为什么要开27天的时间?中央领导层对会议的设想和引导经历了哪些变化?七千人大会的缘由和经过又对后人有怎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