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都爱 《理论探索》2006,2(5):18-20
西方现代自然观体现的文化性质是自然的文化化,西方后现代生态学自然观和中国古代自然观体现的文化性质是文化的自然化。我们目前所建立的环境文化,是自然文化化与文化自然化相统一的文化,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自然观是我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2.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3):129-129
龙大轩在重庆《现代法学》2004年第2期上撰文《道与中国法律传统》指出,“道”的原始含义是道路的意思,后引申为事物从起点达到终点所须经由的过程、步骤和所须遵循的规则、规律。它的涵义是:1.道是宇宙的本根。2.道是万物生成、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3.道是人类不能违抗而只能须应的总法则。关于道的理论.至少在汉以前已被称为“道论”,是关于“宇宙——社会一人生”的由外向内推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4.
易边 《学习月刊》2013,(7):39-39
黑洞是宇宙中的一些恒星衰老时形成的。当一颗年老力衰的恒星由于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其中心的燃料(主要是氢)时.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在外壳的重压之下.核心开始坍缩.物质将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挤压.直到最后形成体积接近无限小、密度几乎无限大的星体.其表面电力也达到非常大.由此产生的引力无限大.  相似文献   
5.
回家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就是一枚清凉、温馨的果实。它让人心存感激,也让你满怀希望。特别是漂流在外的异乡人,不论身在何方,也不论此时此刻的心情怎样,只要一想起这枚果实,他们血脉里那种沉默已久的情愫,就会迅速沸腾起来,并刹那间传遍了全身。这就是一种谁也理不清、谁也抹不去的家园情结。茫茫宇宙,浩瀚人生,能够让我们缱绻难忘的当然是家。假如你是一个漂离在外的游子,寂寞与悲苦紧紧缠绕着你,  相似文献   
6.
7.
我的功课     
正人的肉体之内,的确有一个真实而奇妙的灵魂。这灵魂空间之大,就像天空无边无际,总让你不断地去知觉,你知觉之后还未知觉的事物,或者你认为你已知觉,其实还是没有知觉的事物。这灵魂又很微小,小得就像一棵刚刚栽在土壤上的小树,满身枝叶都努力地伸展着,渴望无所不在的甘露,去滋养,去浇灌,与阳光、空气、天空连接,成长了再成长。  相似文献   
8.
启程 《中国减灾》2011,(22):39-40
在悲剧面前,欢笑并不是解决的方法。恰恰相反,笑声里隐藏了更深的悲伤。我们给孩子们的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打破这种以逃避为解脱的文化气氛。透过面对问题,理解自己在这个宇宙中的真实处境,然后才能很好地处理它。  相似文献   
9.
辛迪 《工会博览》2013,(10):58-59
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这天正巧是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逝世300周年.霍金现任英国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当代引力物理权威,其主要贡献是黑洞的霍金辐射机制和宇宙创生的无边界设想.他的《时间简史》是当今世界最知名的科普著作.应该说霍金是不幸的:得了卢伽雷病,全身瘫痪,被禁锢在轮椅上达40年之久,虽然可以听,但无法说话.然而他又是幸运的:他有爱他的智慧的父母——他们从小就懂得教育,更懂得怎样坚强地面对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引导残疾的儿子扼住命运的咽喉,挑战生命的极限,实现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不死的理想     
1955年4月13日,在家里工作的爱因斯坦感到右腹阵阵剧痛,同时还出现了其他的不祥之兆。医生们迅速赶到,会诊结果是主动脉瘤,并建议他立刻动手术进行治疗。爱因斯坦婉言谢绝了。在1945年和1948年,他接连做了两次手术之后,已经发现主动脉上有一个瘤。他有预感,这个致命的定时炸弹即将爆炸,自己也应该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