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同”和“尚贤”是墨家管理哲学的两个基本原则。“尚同”,即上下一致的集体主义原则,就是现代管理所说的“团队精神”、“共识式”的管理模式;“尚贤”,即推举贤才、重用贤者的问题,就是现代管理重视人才的人事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2.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认识和了解墨子的德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廉政,在国家层面,是一种政治文明形态;对官员个人则是一种从政品质和风范。廉政的思想观念,伴随公权的产生而产生;其相对固定和系统化,是在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在几千年的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廉政思想集中表现为八个基本理念,即:民本、德治、任贤、治吏、法治、勤政、节用、教化。本期重点介绍中国古代的任贤思想。  相似文献   
4.
据媒体近日报道,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牛陂头村民刘尚贤用自己的5000册藏书建成农家书屋,免费给村民阅读。同样,北京大学硕士李英强,毕业4年来在自己湖北农村老家和全国其他8个省份共建起了13座图书馆,他想用这种方式挽救家乡"精神的沦陷"。当前,农村精神文化缺失的现象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5.
<正>一、儒家道德构成中国传统"人治"思想不管"人治"还是"法治",社会管理最终靠人的道德水平和行为完成。关于这方面的大讨论,春秋末就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当时各种管理思想层出不穷,形成以孔(孟)为代表的儒、老(庄)为代表的道、商鞅(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墨翟为代表的墨四大家。四家自成一统,法家倡"法制",秦始皇用到极致,但残暴的统治使万代基业梦仅两代便破灭;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因消极德治  相似文献   
6.
<正>治理篇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典出:《老子》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释义:做事,要在尚未发生以前就着手;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中国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主张在时间流中去探讨事物的衍生规律,获得处理问题的智慧。比如,中医讲究"治未病",病要在未得时  相似文献   
7.
依据墨子"兼爱、尚贤"思想,侧重分析了墨子"兼爱、尚贤"思想在高校学工队伍人才培养中作用,重点探讨了高校学工队伍建设、培养和发展等内容,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高校学工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贝淡宁 《南风窗》2014,(8):95-95
旨在提高选民能力的尚贤建议可以被注入选举体系之中,同时不至于破坏民主选举的基础。过去的伟大思想家从亚里士多德到卢梭和孟德斯鸠等人都认同一个观点,即民主只有在小国才能运行良好。在地方层次上,人们对所选择的领袖的能力和品德有更多了解,地方议题相对直接也更容易理解。即便出现了错误,地方层次的代价也较小。  相似文献   
9.
墨子的法律观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作武 《法学评论》2004,22(2):138-144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 ,他的学说中包含着一些重要的法律观。他以“天志”为“法仪” ,借助天的力量来塑造和设计社会的法则 ;他的“兼相爱、交相利”主张是其朴素平等观的表达 ,隐含着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和对私有财产予以保护的意识 ;他的“尚贤”论反映了小生产者参与政治 ,分享国家权力的愿望 ,但不能与欧洲早期的“民约论”划等号 ;他的“尚同”说既是对法律起源的一种认识 ,更是其君主专制主义思想观的高度概括。总之 ,墨子的法律观兼具积极和消极两面 ,反映了当时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小生产者思想追求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汪志强 《探索》2001,1(1):19-22
毛泽东建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与中国党建实际相结合的结晶,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直接理论来源.但是,毛泽东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国土壤中成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他以后革命生涯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使他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合理成分经过继承、改造和升华,已经成为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他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具有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一位哲人说过人不能超越历史来塑造自己.毛泽东正是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琼浆玉液才丰富和完善了他的建党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