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蒋光慈小说中无政府主义与布尔什维主义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潮》2007,(8)
无政府主义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此后的近30年(1905年-1930年)中在中国政治思想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它使得无数当时志在挽救民族危亡的知识分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都经过了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洗礼。本文认为,蒋光慈在积极寻求建立革命文学的过程中,将无政府主义的暗杀方式作为革命斗争的重要手段,同时展现由布尔什维主义引导的革命走向光明前途的创作理念。这突出表现为其小说在述说革命斗争事件时,个人恐怖与集体斗争的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2.
1918年,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一文中,热烈欢呼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充满激情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迅速地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直至为信仰牺牲宝贵的生命。然而,"赤旗的世界"这一理想种子的萌芽却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年时代……  相似文献   
3.
在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中,有一位被毛泽东称赞为“志高有勇”的挚友、同志,他就是彭璜。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立等活动中都留下了彭璜的身影。一次次革命实践,也让彭璜日益坚定地站在“布尔什维主义”这边。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还在湖南商专就读的彭璜热血沸腾,积极发动和组织长沙学生爱国活动。5月25日,毛泽东召集彭璜在内的长沙各大中学校代表19人在楚怡小学聚会,听取邓中夏关于五四运动情况的报告。彭璜等人对北洋政府外媚强敌、内压人民的罪行甚为愤慨,极力支持毛泽东关于迅即筹建湖南学生联合会、发动各校罢课的提议。会后,彭璜为创建学联日夜奔走。5月28日,湖南学生联合会成立,彭璜先被选为副会长,后来又被改选为会长。  相似文献   
4.
"俄国社会主义"是19世纪俄国三大社会政治思潮之一,其理论主张是通过"村社道路""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经过由思潮到运动、由运动到政党的发展过程,在其众多派别和团体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派相承的组织脉络.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组织结构、建党原则,一步步发展完善,越来越倾向于暴力,甚至走上了"民意党"的个人恐怖主义道路.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和19世纪70年代一批杰出的革命家留下了丰厚的革命遗产.列宁指出了布尔什维克同"俄国社会主义"的思想联系.社会革命党领袖切尔诺夫关于该党和布尔什维克共同"瓜分遗产"的话,则表明了这笔"遗产"的共同去向."俄国社会主义"同布尔什维主义或苏联社会主义,虽属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然二者同源共流,具有血脉联系.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后,美国“反恐”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反”它所认定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在美国的安全战略中,极端伊斯兰所构成的“伊斯兰威胁”具有多重涵义:它不仅是恐怖主义,而且是可能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主义;这股力量不仅威胁着美国的现实利益如石油安全,而且作为“新布尔什维主义”从根本上威胁着美国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新长征》2014,(10):34-34
1918年冬,从湖南来到北京的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和李大钊第一次见面。在李大钊的帮助下,毛泽东在北京大学获得了每月可以领到八块大洋的图书馆助理员的兼职机会。依据北京大学档案现留存的工资发放册记载,毛泽东于1918年12月、1919年1月和2月先后签收了3个月工资,月薪为8元。由此可知,毛泽东到李大钊身边工作的时间是1918年的最后两个月,正值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之际,恰是李大钊开始向中国民众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7.
奥地利法学家汉斯·凯尔森创立了“纯粹法学” ,他反对在法学研究中掺入任何价值标准和意识形态的因素 ,一贯倡导法学研究的纯粹性。在《布尔什维主义的政治理论》一书中 ,凯尔森认为布尔什维主义的政治理论中存在三对矛盾 ,因而得出布尔什维主义在实践上是极权主义的结论。但是事实上 ,凯尔森所谓的三对矛盾都是他主观臆造的产物。因此 ,凯尔森以主观判断得出的结论代替客观事实进行政治学研究 ,恰恰违背了他自己所提倡的方法论准则。  相似文献   
8.
《当代党员》2011,(7):47-47
1916年,李大钊留学日本归来,到北京大学任教。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相继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成为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