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行政论坛》2015,(5):23-29
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治理方式,公共行政实践所面对的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的治理场域。在当前的公共行政领域中,到处充斥着决定论特征的机械机制,试图运用分割、隔离以及控制的管理方式来对治理场域进行类型化与模式化统治。作为对这种远离复杂治理场域的公共行政实践泛技术化的批判与超越,阐释主义和批判主义的公共行政叙事分别从公共行政实践主体及其意向性行动和公共行政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与人的自由与解放的角度,试图揭示和建构复杂治理场域中公共行政实践状况。这两种公共行政叙事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全钟燮提出的"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二者的整合,对探索后工业社会之复杂治理场域中公共行政实践形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方旭 《法制与社会》2011,(28):139-140
马克思和韦伯是社会分层理论的重要奠基人,这之后的绝大多数社会分层理论家所作的努力只不过是或者重构或者拒绝他们的社会分层思想。通过梳理马克思和韦伯的社会学相关思想,比较他们的在社会分层理论在观察视角、方法论,分析的原则等方面不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西方三种流行的社会学理论 ,分析了这三种社会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主要研究方法 ,对三种社会学理论的优劣进行了比较 ,并对三种社会学理论走向相互融合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列宁在这部著作中高举战斗唯物主义的旗帜,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党性传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纪念这一著作出版100周年的时候,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继续发扬战斗唯物主义的精神,以指导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5.
道德理想主义和道德批判主义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种不同态度与主张。运用道德批判主义的途径实现道德理想主义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性的丰富内涵,谨防"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思维定势;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的新发展,注重改革开放对于现代性的创新;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性的转化进程,关注海内外学者对于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马赫主义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攻击进行辩护和抨击,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第二章中,列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经验批判主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批判。揭露了马赫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歪曲反映,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捍卫并发展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  相似文献   
7.
正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于1909年出版,至今已逾百年。它在保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对《唯批》的争论一直不休,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有人说列宁对经验批判主义及当时其他一些小资产阶级哲学学说的评价过时了,这些评价的方法也过时了,甚至认为《唯批》中列宁的观点是"对粗陋的18世纪唯物论的一种抽象的认识论的保卫"。这些质疑的声音不  相似文献   
8.
罗铮 《南风窗》2012,(17):46-47
集体主义与英国历史的格格不入,传统文化对个人主义及批判主义的高度宣扬,都意味着在这个西欧岛国,你永远也看不到全国一色的摇旗呐喊,看不到举国上下的集体亢奋。7月初的一个懒散周日傍晚,伴着典型的英式阴霾小雨,和一帮朋友正"躲"在屋后花园的大橡树下,烤肉,喝酒,闲聊。不知是谁先开了个头,话题一下子转进了即将到来的奥林匹克。伊法立即兴致勃勃地对所有人宣布,她已经成功入选了奥运会志愿者的行列;大家祝贺一番后,斯蒂凡妮又激动地表示要组队去观摩奥运圣火;而艾诺拉却早已在"脸书"上,定期上传一切关于奥运会的八卦新闻,气氛顿时无比热烈。这一幕乍看上去,似乎和英国年轻人名扬四海的个人主义、叛逆传统,及对国家国际一切大事的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9.
高原丽 《奋斗》2014,(5):54-56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列宁批判唯心主义哲学,保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战性著作。该书写于1908年2月至10月,1909年5月出版。《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一起,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的光辉文献。  相似文献   
10.
<莱茵报>时期是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内研究多侧重于探讨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思想的某一或某几个方面,较少从整体上加以探讨.从整体上关注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思想以研究其精神实质即是理性批判主义.理性批判主义的根基在于批判理性,根源于马克思的批判理性观,理性批判主义具有内在的困境,这一困境存在于理性批判主义的出发点、对象与目的之间,在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国家观中集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