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51篇
中国共产党   167篇
中国政治   195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6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汝建 《民主》2007,(5):15-17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什么是文化?一棵小树苗,长在荒郊野外,它不是文化,把它移栽到自家的庭院里,它就成为文化。前者具有天然性。后者具有人为性,所以,天然性和人为性是区分文化和非文化的第一个标准。具有人为  相似文献   
2.
应瑞典西藏文化教育协会的邀请,经中央统战部和区党委同意,以自治区统战部副部长于跃华同志为团长的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代表团一行六人于2005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到瑞典进行了为期12天的访问。  相似文献   
3.
4.
2000年4月我国教育部在全国选取了八个城市的小区启动了社区教育的试验工作,以期在我国推广和普及这一新生事物。社区教育在国外已经十分发达,日本的公民馆就是日本社区教育的中心设施和基地,在日本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日本公民馆制度对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教育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就日本公民馆所承担的主要功能做一阐释。  相似文献   
5.
《公民与法治》2005,(5):38-40
(五)社会经济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公民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的经济物质利益的权利。它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上的保障。从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看,社会经济权利主要包括公民个人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权。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皇宫贵族的文化教育自先秦时代至清末一直断断续续地存在并开展着,且有其相应的规章与体系。在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下,通过这一教育,虽然在皇宫和贵妇中培养了一些女性人才,但由于这一教育只是对极少数女性的教育,也是一种特权式的教育,故而对古代女性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几乎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韩国的崛起同其独特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其中,韩国学校在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儒家伦理是韩国学校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德育改革是韩国学校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历史文化教育是韩国学校培育民族精神的载体。这些经验值得我们探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廉洁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传播与发展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的深入与发展,就象涓涓细流汇成江河一样,廉洁文化携带着知识的营养、思想的积淀、文明的呼唤、激浊的波涛、向前的力量,一起汇入企业文化浩瀚的海洋中,使企业文化更加丰满。一、宣传倡廉,营造拒腐无菌环境。通过营建廉洁文化广场、廉洁文化教育展厅、廉洁文化专栏、廉洁文化课堂等廉洁文化阵地,大力弘扬廉洁文化,组织廉洁宣传教育晚会、廉洁从业签名仪式等大型  相似文献   
9.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性与政治性兼具,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文化教育的缺失现象。大学生文化教育具有唤醒大学生文化意识、提高大学生品德修养、完善大学生认知结构的功能,文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教育具有导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植于文化教育,以文化教育为载体,积极地吸取优秀文化的精华,充分地利用文化这一人文资源载体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的文化教育中的导向作用尤为重要,否则高校的文化教育便失去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从1949年到1956年,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新生政权,毛泽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形成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思想并付诸实践,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保障人民公共安全。这些思想和实践契合了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做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与政治革命同步、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工业建设的大局之间寻求平衡,并实现了毛泽东亲力亲为与中央领导集体群策群力的有机统一。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民生问题的一些思想在实践中出现偏差,但依然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