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正茶作为贵州的"五张名片"之一,自2007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以来,种植规模已经跃居全国第一,创下了一个新的"贵州速度"。在全国六大茶类品种中,贵州绿茶除了具备量的基础外,还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生态优势、政策优势和文化优势,多重优势叠加,发展潜力巨大。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今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关于贵州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更是给予贵州巨大的鼓励和鞭策。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省农信社不断创方式,积极支持茶产业做大做强,开创省农信社支持特色农业发展新局面。贵州是茶叶的主产区,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全省茶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贵州的特色名片。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贵州省农信社不断创方式,积极支持茶产业做大做强,开创省农信社支持特色农业发展新局面。"点线面"推进助建绿色银行在支持全省茶产业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农信社始终坚持全程跟进,把准金融支持茶产业发展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邓建华  王庆 《当代贵州》2007,(19):124-124
湄潭,位于贵州省北部,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距历史名城遵义70公里,距省城贵阳200公里,326国道和204省道纵贯全境,交汇县城,是黔北东部地区交通枢纽;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其中农业人口40万.  相似文献   
4.
一个县,能够集茶园生态风光、茶文化景观、名优茶加工、茶籽油提取、茶多酚系列产品开发和茶馆休闲业为一身,在全国就只有湄潭做到了。  相似文献   
5.
阳春四月,春光明媚,草木葱郁.走进"两部茶海"余庆县,满目是绿,茶香四溢. "今年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清明节前产的碧螺春、翠片,斤茶仍达350元以上",余庆县狮山香茗茶场老板余大勇欣慰地说,"目前小叶苦丁茶、绿茶市场前景看好,精选的名优茶厅价均保持在9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6.
王艳霞 《当代贵州》2014,(33):47-47
正为宣传茶知识、传播茶文化,倡导茶为国饮,形成全社会饮茶、爱茶、关心茶的良好氛围,助推黔茶提升,11月14日下午,由贵州省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主办,中共南明区委宣传部、贵阳市农业委员会承办,贵阳花果园太升茶叶市场协办,以"多彩贵州绿茶好,黔茶飘香·品茗健康"为主题的贵州省普及茶文化系列活动之走进社区在贵阳市油榨社区逸天城举行。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好《贵州省  相似文献   
7.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08,(14):54-54
抗日战争时期的贵州保存了文化精英,遵义、湄潭成就了“东方剑桥”。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9月杭州告急,国立浙江大学开始西迁。随着战火的蔓延,浙大师生怀着愤激的心情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一迁浙江西天目和建德,  相似文献   
8.
<正>茶文化普及系列活动的开展,将使更多市民了解茶文化和茶品牌,推动贵州茶产业的发展。为贯彻落实《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黔府办发〔2014〕19号)和《贵阳市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筑府办发〔2014〕63号)精神,进一步宣传弘扬贵州省茶文化精神,普及茶文化知识,培养全市人民"知茶、爱茶、饮茶"的良好习惯,推动贵州省茶产业、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2014年贵州省积极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的"五进"活动,使茶文化走进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13,(7):35-36
随着杭瑞高速的即将通行,各种生产要素将蜂拥而至,面对这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绝大部分湄潭人在完全认同高速公路强力拉动地方经济的大势的同时,也就高速公路毫不留情的边缘化作用表示担忧。被高速公路架空、冷落而发生萎缩,以及因为高速公路而直接受困的现象极有可能发生。因此,高速公路水到渠成的利好当然有,而更多的是要积极发展跟高速公路这一基础经济要素匹配的高速经济。  相似文献   
10.
<正>在1936年受命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之前,竺可桢已是一位声名卓著的气象、地理学家。从1936年到1949年,竺可桢当了十三年的浙江大学校长,特别是在抗战的艰难岁月,他选择了举校西迁办学的壮举,在敌人的炮火下,历尽艰辛,带领浙大师生跋涉二千六百余公里,遍及浙、赣、湘、桂、闽、粤、黔七省,五易校址,于1940年到达黔北在遵义、湄潭、永兴等地坚持办学,直至抗战胜利,这被称为是中外高等教育史上的"文军长征"。在颠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