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45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物化观与马克思问题域逻辑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化观是解答当代价值观的一个核心问题。马克思的物化观有一个从早期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理性批判到实践唯物主义经济分析的问题域逻辑转换过程 ,对物化观的经济分析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确立的基础。物化实质上体现了作为商品的劳动产品在资本主义利益关系下对主体 (劳动者 )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否定关系。正如消灭异化要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一样 ,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改变滋生物化的特殊经济利益关系 ,建构一个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的自由人联合体 ,劳动 (实践 )创造的产品才会体现对主体 (人 )生存和发展的肯定关系。这就是马克思物化观问题域逻辑转换的价值指归。而卢卡奇把物化从经济因素中剥离出来 ,按黑格尔理性革命观的图式将其提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 ,它无疑为一切把客观的经济利益关系当作价值事实的唯意志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牛红梅 《前沿》2005,(11):200-201
《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在上世纪20年代完成的对后来哲学界有深刻影响的哲学著作,“物化”是这部著作的中心概念之一。在卢卡奇看来,它是指人的活动,他自己的劳动成了对他说来是客观和对立的东西。具体表现在经济领域中人的数字化和原子化,并且这种物化现象进一步延伸到经济领域之外,特别是它内化到人的思想领域,形成了物化意识。客观评价卢卡奇的物化异化理论,对于正确看待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庄子认为,作为自然的存在者,人一出生就在现实的囚笼中挣扎,人类超越这一困境的坦途,即“物化”。“物化”的本质也就是人与物、人与道这两个层次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这种互动,达到“心斋”和“坐忘”,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工具理性的桎梏。  相似文献   
4.
理性化·物化·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行政论坛》2002,(4):50-53
市场经济是理性化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人力资源开发首先以理性的方式处理问题。为此,能力本位自然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指导思想。根据能力选人、用人,把能力作为主要的竞争内容,进而促进员工进行能力建设成为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实践应体现出的基本特征。在贯彻能力本位思想的同时应注意防范人力资源开发物化的生成。在人与人力资源统一基础上实现组织管理的民主化、激发员工的批判与创新精神、促进员工的发展则成为预防与克服人力资源开发物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陈辉 《行政论坛》2007,(4):62-65
建立在科学管理基础上的人事管理存在诸多前提预设。前提预设直接影响或决定着人事管理对策的选择。受科学管理思维的影响,当下中国的人事管理在前提预设问题上存在诸多需检省之处,即:人事管理功能定位问题;人的人力资源化问题;人性假设问题;专业化分工思维问题以及人事管理对象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张雪 《学理论》2012,(18):27-29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中,卢卡奇首先提出了物化思想,他的这一思想是基于对马克思思想的深入研究,在资本主义兴旺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一思想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也在物化的概念、物化产生的原因、消除物化的方式等问题上与马克思产生了分歧与距离。然而,卢卡奇还是通过他的物化思想启发了世人,尤其是西方思想界的哲学家们,使人们从物化的思维中走出来,将关注点放到人自身上,追求人的解放和实现人的真正自由。  相似文献   
7.
粟莉 《人民论坛》2012,(17):198-199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开创者之一,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一度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物化"是该著作的中心概念之一。在卢卡奇看来,物化现象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各个方面,只有树立"总体性意识"才能克服物化。探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有助于正确对待市场经济中的物化现象,更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是教育如其所是的高质量发展。"祛教育化"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为外在功用对内在价值的挤压,绩效主义的竞争和教育精神之疲乏。所谓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教育在发展逻辑和发展价值上的优先性,系统考虑教育的内在规范、主体满意度和自身特性。高质量发展教育,需要做到:正确理解教育高质量发展之目的,坚守教育的初心和底线,还教育和学术应有的自由与尊严,辩证处理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复杂关系。以此,教育高质量发展即教育对其本真的回归与实现。  相似文献   
9.
技术支撑起了现时代的物化生活,马克思揭示的社会生活物化现象的理论并没有过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人与世界的疏离化、人与人的陌生化、意义世界的虚无化。要在改造世界与阐释世界变化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在物质丰裕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思想的引领。  相似文献   
10.
张妍 《学理论》2012,(27):12-13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提出了物化和总体性两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范畴.在卢卡奇看来,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其非常大的一个缺陷就是造成主客二分,使无产阶级被物化,从而失去了自己的阶级意识.因此,卢卡奇认为,人们必须运用主客体相互作用、二者统一的总体性辩证方法来克服物化这一现象,希望通过总体性唤醒无产阶级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和热情,从而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