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理论》2017,(8)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详细论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这对于当今教育教学的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育中,教育目标应改变传统的知识累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育关键则应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教育角色方面应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内容方面应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学生认知阶段发展;教育过程中应不断打破学生已有认知平衡,帮助学生建立新平衡。  相似文献   
2.
当前教育主要还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上也是一个模子,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比如对学生应该因材施教、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双向互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重视活动的重要性等,对当前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儿童道德发展理论是皮亚杰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对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的内容做了简要的介绍,着重对其儿童道德发展理论中所涉及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蕴涵于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今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娆  李宏超 《学理论》2013,(32):279-280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是其认知发展理论的衍生物,它包括游戏的实质、功能和三种游戏类型及其发生发展。认识游戏理论对于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学前教育和在游戏中成长的儿童来说十分有意义,为儿童游戏提供理论基础,提升儿童游戏活动的质量,帮助儿童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5.
邱红霞  鲁婷 《传承》2009,(8):82-83
当前教育主要还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上也是一个模子,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比如对学生应该因材施教、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双向互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重视活动的重要性等,对当前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从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态度入手,从儿童认知结构发展角度出发,对儿童道德观念发生发展的研究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皮亚杰指出,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道德他律和道德自律两个阶段,在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发展的过程中,同伴间的协作活动和儿童自我意识的觉醒对儿童的道德成熟具有重要作用.皮亚杰的理论对于幼儿道德教育的启示是深刻的,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相似文献   
7.
皮亚杰的外化建构说与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基本一致 ,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互补 ,而皮亚杰的内化建构说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思维形式是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观点是相悖的。不过从总体上看 ,皮亚杰的建构说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在许多方面是可以相容的  相似文献   
8.
陈琼 《学理论》2013,(8):248-249
3~6岁儿童数学学习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具有年龄特征、关键期、个体差异等一般概况。皮亚杰的认识发生研究强化对思维机制的微观研究,他认为儿童的数学学习是自己在活动中建构的,依赖自身逻辑概念,自己"发明"而得。借鉴皮亚杰认识发生论这种微观发生法的基本要求,对儿童的数学学习做出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张浩  刘锐 《实事求是》2000,(1):6-10
在现代诸多认识学说中,影响最大的当数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皮亚杰的建构论。过去由于缺乏沟通,两派学者都只强调各自学说的正确性,而有意无意地贬低对方的学术价值。其实,只要我们对二者认真地进行比较研究,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多观点、很多原理和原则是相通或相近的。只不过前者主要是从宏观方面去研究人的认识问题,而后者则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认识问题罢了。由此可见,它们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只要对各自取长补短,就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我们认为,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很有必要将建构论与反映论…  相似文献   
10.
认识结构建构学说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核心内容。针对学术界对建构学说及其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系的误识,本文简要分析了由活动、反思抽象、自我调节、整合等基本概念组成的建构学说的实质,认为建构学说超越了能动反映论,而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有着实质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